接下來兩,姐妹三人正常幹活,錦繡在家照顧田氏,錦玉帶著錦雲跟馮老爺子出門:田地穀物無收,也得把秸杆割回來碼進柴草棚,冬做牲口飼料。
錦玉割秸杆是把好手,她可以一直低頭割過去,都不用站起來直腰喘氣,比別人快一倍,這也是馮老爺子惋惜的原因,平日馮家最常幹活的,從來都是田氏、錦繡、錦玉和馮老爺子。連三年前死去的馮貴也隻在農忙季節幹一陣子農活,其它時候不是進山就是下河,不然就是到鎮上打短工,撈私房錢。
就衝幹活這事兒,馮老爺子多少有點舍不得田氏和錦玉。
錦雲也挺能幹,八歲的孩子,洗衣挑水打豬菜掃庭園,麻利得很!
錦繡就算了!大膽又任性,這也怪老大,時候教她認字做什麼?是有點賦,文章念兩遍就能背,寫得一手正楷,還懂算術!把這丫頭傲得,能頂什麼用?不過是個嫁到別人家去的賠錢貨罷了!
馮老爺子心裏還在嘀咕不停,第三早上,馮進接到他爹的口信抽空回來了。
沒多久,田大姨和大姨夫也來了,夫妻倆還帶來一個人,錦繡的姥爺田近水。
田老頭六十歲,須花白,身子骨硬朗,短麻衣,舊草鞋,背後一頂竹殼帽,典型老農裝扮。
錦繡聽田大姨,田姥爺也像馮老爺子一樣,死了前頭老婆又續弦,大姨和便宜娘是前頭老婆生的,後姥姥生了二女三男,從來後娘都不會疼前房孩子,大姨和便宜娘出嫁之後,和娘家基本上不怎麼走動了,田姥爺並不是不想她們,他也很無奈,要幹活養著底下的子女,忙不過來!
田姥爺笑眯眯挨個兒喊大姐兒二姐兒三姐兒,神態語氣都很熟悉,錦繡想著爺孫幾個以前應該是見過的,大姨遞給錦玉一布袋還冒著熱氣的窩頭,田姥爺摘下身側掛著的一隻細竹篾編的竹兜遞給錦雲,錦雲接過,朝裏邊瞧了瞧,立刻喜笑顏開,連喊幾聲姥爺,田姥爺高興得嗬嗬直樂。
錦繡看得很無語:這是來辦和離的嗎?不知道的還以為吃喜酒來了!
沒錯兒,今這些個平時想湊一桌都不可能湊得來的人們,是為馮進和田氏辦和離來的!
錦繡覺得自己抱大腿抱對了,田大姨果然到做到,促成了這件事!
不過,這也得利於馮梁氏的貪財,馮老爺子的軟耳根,還有馮進,不知道是他自己意願,還是梁氏的柔情纏綿令他決意拋妻棄女,總之,他痛快答應和離!
也不糾結於三個親生女兒的去留問題,他長年不回家,這一回來,看都不去看一眼病臥床上的田氏,更不和女兒們一句話——估計還在為她們那跑去南溪村搶包子吃,惹哭他的愛妻嬌子而生氣呢!
村長來了,村裏有年紀的幾位村老來了,先是本著善意規勸了一番,再聽馮梁氏田氏患了惡疾,治不好了的,不能服侍丈夫也不能為馮家誕下子嗣,符合七出條件,但看在她也辛苦半輩子,就不做得太絕,和離算了!
既是犯在七出之列,村長們就不好再問,但見和離書上寫明三個女兒隨田氏出離馮家,不免又吃一驚,馮老爺子沉痛地:
“田氏病了這麼久,都要人服侍的,總不能讓田氏離開馮家後連個端湯水的也沒有吧?就讓這三個丫頭隨她去,也能照應著些!”
這話得冠冕堂皇,村長眸光閃爍,再看一眼端坐椅上神情高冷不聲的馮進,唯有點頭認同,不然怎樣?人家親生的骨血都不可惜,你多什麼嘴?
三方對六麵,把各樣事都清楚之後,在擬好的和離書上簽字畫押,一方拿一份,田大姨再將出離挪移戶籍所需的銀錢交給村長,托他將餘下的事辦妥,隨後村長和村老們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