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對話和批判的過程
公益機構創辦打工子女學校的意義在哪裏?首先,看到皮村和周邊的孩子沒有就學條件,為了不讓孩子們失學我們創辦了同心實驗學校。打工子女不能享受到義務教育是不合理的,所以為打工子女提供教育機會,這不是一種簡單的善舉,同時也是一種對不合理現狀的反抗。在一個家長製和權威盛行的國度裏,我們需要倡導下麵的主張:教育是一種批判和對話,對話是學習的手段和過程,批判是具有積極性和建設性的。可能有人會問:很多知識都是前人總結出來和檢驗過的,去學習就可以了,談何批判?我的意思是:帶著批判的思維去學習,而不是批判一切。
辦學校本身是一種批判和反抗,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真正體現一種批判的教育理念呢?改變不合理的社會現狀需要批評精神,但是如果讓“批判”陷入“叛逆”或者暴力,那麼既不能解放自身,也不利於社會進步。“對話”是解放自身和他人的最佳途徑。在學校裏,最重要的對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對話,還包括:領導和教師、教師之間、教師和家長、誌願者與教師和學生等等之間的對話。通過日常的教學和各種課餘活動,我們學校所承載的內容不僅融會貫通了對學生的知識和社會教育,而且融入了對公民的社會教育。
我幾乎不參與同心實驗學校的日常工作(隻有兩個學期給部分班級上了“社會課”),所以對學校的了解不多。2013年6月25日那天,一位西班牙攝影師承擔了拍攝“世界教育項目”(WISE)入圍項目紀錄片的任務。世界範圍內入圍14個項目,最後隻有6個項目勝出(最後我們落選了)。因為他的中文翻譯中午要離開,為了保證拍攝質量,我決定跟蹤協助攝影工作。我早上7點到了我們學校大門口,我和攝影師這一天幾乎沒有吃飯和休息,一直攝影到晚上7點半。我對學校的工作並不陌生,但是這樣從早跟到晚的完整一天還是第一次。我深有感觸,金花和她的團隊好像要把整個世界容納到我們同心校園裏 。
世界在同心校園:2013年6月25日皮村同心實驗學校的一天
時間\t地點\t人物\t事件\t說明
7:00\t學校大門口\t\t家長送學生到校;
學生自行來學校\t因為很多家長平時下班很晚,早上上班也比較早,孩子們很小就自己很獨立地上下學。很多孩子喜歡來學校,6點鍾就有到學校的。
7:20\t校園內\t\t一些學生在打掃校園衛生\t學生參與校園管理、維持校園秩序和衛生是學校的教育方式之一
7:40\t六年級教室\t\t早讀:自習\t
7:50\t一年級教室\t\t早讀:齊聲朗讀課文\t在很多教室門口的牆上會掛有不同公司企業的名字,這表示這家企業或者單位讚助了這間教室的某些硬件設施,例如:桌椅、黑板、牆麵等
8:10\t學校大操場\t全體師生\t早操\t
8:30\t學校一角的乒乓球台\t\t一些學生在打乒乓球\t狹小的校園裏盡可能地多給學生提供活動的場地。
8:40\t(四)2班教室 \t\t英語課\t課堂上,不斷在教學方麵成長的老師進步非常大。彭郴玲老師,畢業於湖南大學計算機係,視力不太好。在參加北京師範大學跨越式課題組後,學會了現代技術和方法教學。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教學。比如:讓學生一對對進行對話,然後在課堂上展示;讓學生在課下畫出自己的家庭農場的圖畫,然後用英語對話來描述自己的農場
8:55\t學前班的小運動場\t學前班和幼兒園全體老師和孩子\t學前班舞蹈\t藝術教育。讓學生自由、快樂、健康運動
9:10\t校園\t學前班和幼兒園全體老師和孩子\t不同班的老師帶領孩子分批去廁所\t
9:20\t學前班和幼兒園的教室外\t地上和窗台上的植物和蔬菜\t拍攝植物和蔬菜\t這些植物和蔬菜是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種植的,一是培養孩子們熱愛勞動的品質,二是讓與大自然脫離的孩子們親近自然、認識自己每天吃的蔬菜。
9:25\t(一)2班教室\t\t上數學課\t
10:10\t(三)1班教室\t於衛娜\t訪談\t?以前在一家早教中心工作了2年,做會計,但是從中對兒童教育有了一些認識。
?自己有2個孩子,自己作為打工者,一直在思考如何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在城市接受良好的教育,自己作為母親也在思考如果可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由於這些思考,所以來到同心學校任教,兩個孩子也在這裏就讀,自己也在做教師的過程中學會了很多教育的理念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