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風起(1 / 1)

從疼痛中醒來的楊孝平不知是該高興還是該大哭一場,本來讓一個寒窗苦讀十幾載,終將步入科舉,寄托著家人希望的人,是時候回報雙親了,可是突如其來的交戰讓他對未來充滿了悲觀。

楊孝平本身算是個皇室貴胄,隻是是前朝血脈,百餘年來早已不被世人關注,隻有家族人自己才記得往昔的輝煌。

百年前,楊衛東,楊平南,楊逐北,楊蕩西,一母同胞,是周朝末代皇帝楊登臨的皇後陳氏所生,楊衛東是長子,按說法理上是正當皇位繼承人,可是怯懦無能,沒有一點帝王霸氣,對亂世來說並不是個好的帝位繼承人,楊平南與楊逐北端的風流人物英雄俊傑,文武雙全,當然這樣的人物野心也是很大的,年少時還好說,已成年,想法也就有了,他們交結黨羽,明爭暗鬥,朝廷一片混亂。

劉廣利,成人傑,李津渡都是同朝為官,劉廣利是吏部尚書,成人傑為益州刺史,李津渡為淮南節度。因周末帝楊登臨昏聵好色,聽信宦官讒言,強納李津渡孫女為妃,未成,屠戮李家,致使李津渡揮軍南下,攻下揚州,殺掉了揚州王楊平南,建都揚州,是為南唐。成人傑趁朝廷內亂,占領漢中、荊州,建立成蜀。十年後,劉廣利逼迫楊登臨禪讓,不久殺掉楊氏一族。

楊孝平則是周朝涼王楊蕩西的後裔,幾代下來,楊孝平父親僅僅是關中地區的一個擁有幾十畝地的小地主。

就在昨日,造反的起義軍秦王軍隊路過楊家,數萬大軍如蝗蟲一般,頃刻間楊家的宅邸就冒起了大火,糧食金銀被掠奪一空,婦孺的叫喊聲淒厲悲慘,楊孝平父母兄弟叔伯全部遇難。後被被砍了一刀僥幸未死的楊孝平跪在還在冒煙的楊府廢墟前,磕了頭,而後步履蹣跚地向著夕陽走遠。

大興城內,富麗堂皇的秦王府,正統的秦王正召集手下文武在書房商討如何解決大興城外的亂民圍困。

大興城外目前的局勢是,亂民十五萬四周圍困大興城,而大興城內僅有不到五萬的士兵,若不是大興城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堅城,早就被亂民攻破。

“秦王,通過昨晚反賊們的攻城來看,城外的人大都是反軍的精銳力量!”身著盔甲的前衛軍將軍趙明舉說道。

“趙將軍,本王並不關心城外的反賊是否精銳,本王關心的是何時能夠出城,到洛陽去麵見皇上。”秦王身著白袍紫金冠,手拿一把折扇,語氣不耐地說道。

“秦王,據派出城的探子回稟,整個關中地區除了大興已經全部被賊軍占領,所幸的是潼關還在李久明老將軍的守衛下,屬下以為,近兩年關中大旱,糧食收成不多,造反的也多是災民,早在賊軍起事前,王爺就安排屬下把關中糧倉的大部分糧草運進大興城,賊軍雖然占領整個關中,要供養數十萬的亂民,其糧草定然短缺,我們隻需堅守城池,時機到了,賊軍定然退去。”關中刺史嚴久毅起身說道。

“此策太保守了,嚴大人,坐以待斃嗎,雖說我們城內糧草不缺,可是人手卻是不多,城外攻城的就有十五萬之眾,後續兵力也會源源不斷。關中的糧倉是沒有多少糧草,可是關中豪門大戶可是不缺糧草金銀的!再者,秦王千金之軀,怎麼能身處危牆之下?”秦王幕僚廖一宗反問道。

“屬下倒有一策,秦王!”坐在下首右側最後的身著官府的銅川府府尹龔西平起身稟道。

“哦,快說,有何對策?”秦王馬上站起來,有些急迫地問道。

“秦王,屬下的應對之策,就是讓賊軍相鬥。現在賊軍勢眾,不過聚集的時間太短,內部必定權力混亂,利益分享不均,我們大可從中挑撥,許以官職金錢,讓其內亂,到時我們就有了機會!”龔西平回道。

“此策聽起來很有可能,隻是,派哪個人去需要仔細斟酌,能夠挑撥反賊們內鬥,可是不容易的。”秦王點點頭,覺得龔西平說的有些道理。

“秦王,屬下本家有一叔伯家兄弟,趙佐,前天被末將派出城打探消息,其文武俱佳,口才非凡,特向秦王推薦,讓他承擔此次任務。”前衛軍趙明舉認為這是個好機會,他相信自己兄弟趙佐的才能。

“好,本王就信趙將軍的,用本王印寫一封信,告訴趙佐,隻要他能讓賊軍退兵,解除大興的圍困,本王定向皇上保薦他!”秦王現在隻能是死馬當活馬醫了,他可不想被反賊抓住,步涼王的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