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傑明·富蘭克林告訴我們,他在構思“實現道德圓滿的大膽而艱辛的計劃”時,列出了13條美德,並在每條美德後麵附上一條簡短的箴言。 第一條美德是節欲,第二條是緘默,緊接著便是這樣一句箴言“不是不說話,而是要說讓別人或自己受益的話;不說廢話。”
選擇交談話題時,有很多方麵要注意:首先,在社交圈不要談自己或自己的職業。在辦公室或家中,這也許很能引起別人的興趣,因為在這些地方,你的成敗與否事關重大,但它們卻不是社交話題。至於你的疼痛、勞苦、悲傷,這些話題說得越少,就越招人喜歡,走到哪裏你也就越受人歡迎。這個世界自己的傷心事已經夠多了。
有時候,說服那些四處博取同情的人,以及喜歡訴苦直到連自己最好的朋友都害怕遇到、都害怕這一點的人,會讓對方汲取痛苦的教訓。我就聽說這樣一個例子。這個例子中,這種教訓對一位首次麵對自己真正困難的年輕姑娘很有幫助。這位姑娘生性熱愛生活、歡樂不斷,而且很會逗別人開心,很有人緣。她從來就不缺朋友,終於有一天她抓住機會就向來到家裏的客人倒苦水,害得別人不再登門。為此她非常傷心。有一天,她遇到了這幾個的朋友。當時,朋友們正在興高采烈地聊著聽到的某些事情,她問朋友們為什麼不到她家去了,說自己現在比以前更需要她們。“你們幾個過去天天上我家玩,為什麼現在都不去了呢?”她問。其中一個心直口快近乎無情的年輕女孩魯莽地答道,“到你家裏去就像每天參加葬禮一樣。過去你在這幫人裏麵是最快樂的,但是,你不知道每次前去拜訪看到你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時候,我們多麼害怕。你自始至終都在倒自己的苦水。”“你永遠也不要再說這種話了!”這位年輕姑娘傷心、震驚而氣憤地答道,為如此無情的話打心眼厭惡這個女孩。但是,這件事對她來說是一個意義非同尋常的教訓,她在後來的日子裏永遠都沒有忘記:即使在獨自難以承受的時候,也不要向人傾訴煩惱和痛苦。她懂得一首小詩的含義,詩中這樣說:“笑,世界與你同笑,哭,獨自一人淚流。”
交談應避免的另一個話題是家務瑣事以及為傭仆所生的閑氣。有些頭腦很聰明的女主人也會主動聊起持家的艱辛、沒有好幫手的難處。客人在離開時會認為:整個拜訪期間,女主人都在拿與鍋碗瓢盆有關的事“招待”自己。
在社交聚會中最不應該談起的話題是與教堂和宗教相關的話題。這種話題會引起無休止的爭論,也是惹惱男主人或女主人的導火索。其實,宗教話題過於神聖,不應構成爭辯的主題,因為辯論宗教問題除表達個人觀點之外,什麼也得不到。
為什麼流言蜚語不應該與任何交談扯上邊,這裏麵的原因不必多說。然而,流言卻是可以橫行於社會生活的最大災難之一。流言拆散了家庭,為自殺者提供了墳墓,使無辜的受害者遇難。因為一旦“長舌”對準了某個男人或女人,就會有許多聽眾,哪怕事實證明這些流言純屬子虛烏有。
“愉快的交談不僅取決於見聞博廣的大腦、敏捷的智慧或淵博的文化”,伯頓·金斯蘭先生說,“它的基礎在於心和腦的影響力大小,應該展現出誠摯、同情和淳樸。在將某個話題灌輸給別人之前,應該感覺出其中的某種興趣。誠摯的熱情是可以傳染的。它賦予麵部以生機,賦予舉止以活力,還有一種迫使思維迸發、有助於流利表達的力量。而如果在說話時過於誇張、言過其實,激情四溢和口若懸河的言辭也會離題萬裏。”
“任何不質樸的交談都沒有魅力。有時候,我們會發覺對方說話矯揉造作、說話者似乎在評估自己說話的效果(當關係不錯的熟人說了多餘的話時)、話語中炫耀自己的成就或嘲笑別人善意的吹噓。這些時候,我們定會看穿對方的裝腔作勢,隻覺得看不起那種做作和虛偽。無論說什麼,事實都有破土而出的神奇力量。浮誇不過是自負換了一個不那麼難聽的名字而已。在向自己的言辭中添加質樸的優雅和高貴之前,必須先忘掉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