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毛澤東延安時期的領導藝術(2 / 2)

1946年4月8日,博古同誌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黨評價他是“成熟了的人民的政治家和領導者”。毛澤東《向“四八”遇難烈士致哀》的悼文中寫道:“數十年間,你們為人民事業做了轟轟烈烈的工作。今天,你們為人民事業而死,雖死猶榮!”

毛澤東團結幹部依靠群眾的領導藝術,使黨在延安時期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和統一。有了全黨的團結,就有了全體人民的團結,就有了奪取中國革命勝利和建設新中國的基本條件。

三、思想政治工作藝術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廣闊的領域,但歸根結底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其獨特內容是,根據人們的心理特點和思想發展規律,去提高人們認識世界(包括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能力。它的神奇魅力,在於提高和發揮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對於革命事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而,善於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是毛澤東領導工作中的一項主要方法,也是引導幹部和群眾為實現黨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而奮鬥的根本保證。

抗戰初期,大批工作者抱著滿腔熱情,先後從敵占區和蔣管區奔赴延安。他們對國民黨統治的專橫腐敗不滿,對共產黨充滿崇敬熱愛。他們追求光明進步,要求抗日、要求革命。然而在他們當中的許多人,由於長期生活在國民黨統治區,工作在上海的“亭子間”,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著輕視工農、輕視實踐的弱點。到延安後,他們中的不少人,仍然以舊的世界觀,舊的思想感情對待群眾,對待黨的文藝事業。有的人以所謂“魯迅筆法”來“暴露”解放區的“黑暗”,諷刺和攻擊黨與革命人民,含沙射影地攻擊革命根據地,發泄對黨的不滿,確實迷惑了不少人。

在這種情況下,文藝究竟應該為誰服務,又應該如何服務,就成為了當時急需解決的問題。毛澤東決定召集延安的文藝工作者舉行座談會,討論文藝工作中帶根本性的問題。

為了開好這次會議,毛澤東堅持從實際出發,聽取群眾意見,先後個別或分批地找許多文藝工作者到家裏談話,了解他們的願望和要求,細致地詢問他們的思想和工作情況。毛澤東在交談中,對一些錯誤思想,先是認真傾聽,然後有針對性地做思想轉化工作,一次不行再找第二次。對這些同誌,毛澤東並不板起臉孔指責他們,而是麵對麵地像商量事情一樣,指出問題,回答問題。

毛澤東與同誌們座談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讓大家敞開思想,不隱瞞自己的觀點,對一些似是而非的意見,懇切地進行批評引導。座談會上,毛澤東認真傾聽每一個人的發言,並親自作筆錄,對發言人提出的錯誤看法,他也耐心地聽,細心地記,總是讓人把話講完,從不打斷人家的發言並立即反駁。所以,許多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的同誌認為,座談會開的民主、認真,熱烈而又愉快。

在5月16日的第二次座談會召開時,蔣介石策劃胡宗南的部隊包圍陝甘寧邊區,內戰在即,氣氛緊張。為開好座談會,毛澤東不談文藝,隻談形勢。毛澤東對戰局的分析,充滿了勝利的把握;對形勢的正確估計,以及毛澤東平和的情緒感染了到會的每一個人,一掃籠罩在會議上的緊張氣氛,使座談會得以順利地進行下去。

第三次座談會議,毛澤東作了總結發言。在為群眾以及如何為群眾這個文藝的根本方針上,毛澤東作了深刻的科學闡述。參加座談會的人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毛澤東和大家在一起討論研究,邊聽邊發表見解。整個座談會期間,毛澤東很注意把正麵批評教育與會下個別談心教育相結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過討論和辯論,毛澤東在講話中對文藝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和問題,大家都感到心服口服,促進了大家思想轉變。

文藝座談會後,廣大的文藝工作者深入敵後,深入農村,創作了許多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

毛澤東同誌的領導藝術,是毛澤東思想體係的一個重要內容。延安時期,毛澤東那精湛的領導藝術靠這點滴的篇幅是無法寫完的。毛澤東的決策藝術、用人技巧、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才能,在延安時期的輝煌歲月裏留下了豐富的曆史篇章。

rihgt(作者:延安革命紀念館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