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白求恩(2 / 3)

白求恩以救死扶傷為天職,以精湛、嚴謹的醫術向人類自由、平等、幸福之敵作鬥爭,向人類生命之敵作鬥爭。因此,他在醫學基本功上狠下工夫。為了訓練手術操作,他用動物和人體進行數次解剖,自製內髒的各種模型,對人體結構熟悉得幾乎閉上眼睛可以摸到準確部位。1926年,白求恩患了嚴重的肺結核病,處於危險之際。為了總結醫學經驗,他毅然要求給自己試用具有一定危險性的人工氣胸療法,通過親身體驗找到了用外科治療肺結核的最佳治療途徑。他還創造發明了三十多種外科醫療器械,撰寫了許多卓有成果的醫學論著。他在胸外科方麵的卓越成就很快轟動了當時歐美醫學界,成為歐美著名的胸外科大夫,北美洲四大名醫之一。加拿大聯邦政府聘請他任衛生部顧問,英國皇家外科醫學會邀請他做會員,這是一個外科醫生難得的榮譽。而白求恩沒有選擇這些誘人的桂冠、舒適的生活和豐厚的待遇,卻選擇了在艱難困苦中實現他奮鬥目標的人生道路。那就是以特有的醫學技能保衛世界和平,反抗法西斯和帝國主義侵略,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在晉察冀邊區時,他已經是世界名醫了,但每次手術,他都要認真、細心觀察傷病員,與周圍的大夫探討怎樣手術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傷殘。為了培養更多的白衣戰士,盡快提高邊區的醫療水平。他在百忙中舉辦醫療幹部培訓班。他白天做手術,晚上講課,深夜編寫教材,沒有一刻空閑。每次講課後,他都要帶著學員,在病房查看傷員,有時手術繁忙,就邊手術邊講課。每次手術後,要求每個學員開十個藥方,然後,他自己也開十個藥方,與大家共同探討醫療效果。特別是學員們實習手術前,白求恩總是先進行手術前問答,如果回答稍不流利,他必定要從切口、神經、血管到注意事項重新講一遍,看你完全掌握了方可動手。白求恩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學員們在掌握了醫療技術的同時,也學習到了求精務實的科學態度。

白求恩是一個講究科學、勇於創新的人。他不斷創造和探索新的醫療方法。在晉察冀邊區,醫藥十分緊缺,為了最大限度地節約藥物,白求恩不斷總結經驗,提高用藥效果。他發明了一種滴藥全身麻醉法,為了十分恰當地掌握麻藥量,他讓林大夫在他身上做試驗,以親自體驗來掌握滴藥麻醉法的麻醉時間和劑量。他的這種崇尚科學、不斷攀登醫學高峰的精神不僅感動了晉察冀邊區的醫務人員,也感動了晉察冀的軍政幹部和八路軍戰士,他們以白求恩同誌為榜樣,刻苦鑽研業務,幹一行專一行,以高效、嫻熟的技能完成工作任務,消滅法西斯,擴大抗日根據地。

對工作極端負責任

白求恩同誌對工作的極端負責。在晉西,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傷員的痛苦,及早盡快地醫治傷病員,他組織了一支醫療隊,奔走在崇山峻嶺之間,出入於槍林彈雨之中,舍身忘死地搶救傷病員。1938年11月,在山西雁北廣靈戰役中,白求恩把醫療隊開到離火線僅6公裏的前線,連續工作兩晝夜,做了71例手術,使75%人沒有感染。在冀中,他組織了一個東征醫療隊,冒著生命危險,穿過平漢鐵路敵人封鎖線,深入到堅壁在老百姓家的傷員中,逐個檢查、治療、做手術。幾次遭遇危險,同誌們勸他離開,他堅持把所有的傷員醫治完,安全轉移後才離開。他這樣舍生忘死的工作,使領導和同誌們十分為他擔憂。他卻毫不在乎地說:“做軍醫的就是要到前線去,犧牲了也是光榮的。”1939年春,他聽說曲回寺正在激戰,立即帶領醫療隊趕往前線,連續做了115例手術,把不少傷員在死亡的邊緣搶救過來。他認為:“對於傷病員,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療效。在前方幾分鍾或幾十分鍾給傷員及時治療,比用若幹小時轉移後方治療效果要好得多。”“醫療工作者的職責,就是使我們的病人快樂,幫助他們恢複健康,恢複力量。”因此,無論哪裏有激戰,他都一馬當先趕到最前線,在炮火中搶救傷員,在密集的子彈聲中完成治療手術。他說八路軍戰士不能因為有炮火而停止戰鬥,醫生就不能因為有危險而停止手術。生命是可貴的,隻為保全生命而活著,比死還難受。1938年8月,他寫給一位朋友的信中說:“我整天都在動手術,累得很,今天共做了10次手術,其中5次傷勢嚴重……但我很愉快,很滿足,我正在做著我所要做的事。我能與這些同誌相處和一起工作,真是莫大的幸福。”

對同誌對人民滿腔熱情

白求恩是一位充滿了激情和愛心的共產主義戰士,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對同誌、對人民有滿腔的熱情。在西班牙戰場的馬德裏前線,白求恩駕駛著輸血車在炮火中行駛時,發現一大批老弱病殘的群眾在炮火中步履艱難的行走著,他立即掉轉車頭,把輸血車變成運輸車,將這些老弱病殘者轉移到安全地帶。在晉察冀,他發現一些傷病員本來傷勢不重,卻因無法及時醫治,流血過多或傷口發炎感染而犧牲。他非常痛心,堅決要求把醫療隊開到前線去,並且要求前線下來的所有傷員,先到醫療站,輕者給予包紮和簡單治療,使傷員減輕痛苦,重者就地手術,挽救生命,減少傷殘。白求恩在晉察冀的510個日日夜夜中,幾乎經常穿梭在戰鬥第一線,不知疲倦地搶救傷病員。他說:“一個醫生,一個護士的責任是什麼……就是使你的病人快樂,幫助他們恢複健康,恢複力量,你必須把他們看作你的父兄。”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一次,部隊首長給他送來一隻雞,炊事員高興地把雞燉熟,給白求恩端過去。白求恩看到燉雞肉高興的幾乎要跳了起來。他立即盛了兩碗,蓋上布子,叫炊事員端一碗,自己端一碗,直奔重傷員床前,一匙一匙地把雞肉喂到傷員嘴裏。1938年9月,從前線送來一位頭部受傷的戰士,一顆芸豆般大的彈片插入傷員頭部太陽穴,傷口嚴重感染,傷員昏迷不醒,病情危急。如果做手術取彈片,擔心彈片尖利的棱角劃破腦子,腦部出血,就會危及生命,不取彈片,傷口繼續惡化,同樣危險。湊巧,白求恩大夫的頭部手術器械留在後方醫院,無法動手。他立即把一塊棉花塞在藥瓶口,雙腿跪在炕上,彎著腰,一手拿著藥瓶代替滴瓶,一手拿著接水器靠在傷員頭下側,接從傷口處流下的藥液,用此艱難的方法給傷員消毒。就這樣,他一動不動地跪在傷員身邊持續了三個多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