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的數字化與數字化博物館(2 / 2)

博物館的數字化技術在研究功能上的應用主要是用數字化儀器、儀表對藏品進行科學研究、探索,運用網絡資源及時地獲得文博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並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適時地發布出去。

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還包括博物館建築本身的各個方麵,如安全監控係統、樓宇自控係統、計算機網絡係統、藏品保管環境自控係統等。當然,也包括博物館各部門業務的數字化。如財務賬表自動化管理、博物館上下級之間的文件報告往來、博物館各部門之間的業務往來,館與館之間的業務交往、成果交流等。

計算機技術為博物館提供了實現數字化的平台。一個博物館,隻有全麵依托計算機技術,全部做到了上述的方方麵麵,才算真正實現了數字化。這樣的博物館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現代化的博物館。

三、數字化博物館

數字化博物館,顧名思義,就是運用現代數字技術實現的博物館。數字化博物館是通過計算機進入的博物館。它有展示、教育功能,但卻沒有固定的專有建築和實體藏品;它可以展示實體博物館中所能展出的和未能展出的所有藏品信息,但不具備收藏實體藏品和保管、研究功能。它收藏的隻是單純的藏品信息。這就是說,數字化博物館是指以藏品所負載和蘊含的曆史、文化、科技等信息為收藏、展示的主體,借助網絡或其他信息傳播途徑對觀眾進行傳播、發布和推廣、宣傳的一個不具實體意義的博物館。

由於數字化博物館是將曆史、文化等各類信息通過計算機係統進行整合、傳播和展示,不是具有實體意義的博物館,所以其載體的表現形式呈現出多樣性。就目前技術的發展水平而言包括Internet為平台的網絡博物館,以CD-ROM、DVD-ROM等存儲載體為平台的多媒體博物館等不同形式。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數字化博物館的表現形式會進一步豐富,同時不適宜的也將淘汰。但是,Internet以它的實時性、可及性、溝通的便利性已經被人們接受。網絡博物館的發展是無限的,它已經成為數字化博物館的主要表現形式。

三維圖形技術、計算機模式識別技術、數字化測圖技術以及虛擬現實技術等已全方位進入網上博物館。虛擬現實技術甚至可以讓人觸摸到、聽到、嗅到具體曆史時期的真實感受。虛擬現實技術之所以能達到如此奇特的效果,是由其本身所具有的重要特征決定的:1.存在感,就是指用戶感到作為主角存在於模擬環境中的真實程度;2.交互性,指用戶對模擬環境內物體的可操作程度和從環境得到反饋的自然程度,如人可以用手去直接抓取環境中的物體,這時手有握著東西的感覺;3.多感知性,即除了一般計算機所具有的視覺感知外,還有聽覺、力覺感知,觸覺感知,運動感知,味覺、嗅覺感知等;4.自主性,就是虛擬環境中物體依據物理定律動作的程度。因此,虛擬現實技術不僅能使人進入某一曆史場景,也能使普通人“親臨”考古現場,過一把考古癮。

計算機技術為博物館的數字化提供了全麵的技術支撐,數字化博物館更是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製,成千成萬倍地擴大了博物館的服務範圍。但是,它僅是實體博物館在網絡上的代言人,虛擬博物館永遠代替不了實體博物館。數字化博物館雖然成了一種方向,但其永遠以實體博物館為基礎。在博物館的建設與發展中,必須遵從這樣一個基本事實。

rihgt(作者:延安革命紀念館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