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比試詩文誰怕誰(下)(2 / 2)

見陸毅到來,國淵笑著說:“我們正在談論淩宇,想不到淩宇這麼快就到了,真是‘說淩宇,淩宇便到’啊。”

陸毅笑笑說:“能得到幾位大賢的品評,風真是榮幸之至。”

國淵笑著說:“能評什麼?無非是讚歎淩宇的才情和誌向罷了。”

“嗬嗬,在背後品評議論別人,這可不是大賢的作為啊。”

聽了陸毅的打趣,兩個人都笑了。隨即邴原說道:“我們並沒有議論別人啊,我們在議論自己人。”

一聽邴原這麼說,眾人又大笑了起來。

陸毅又趕緊謙虛的說:“難得幾位大賢如此待風,風感動啊。”

這時王烈說道:“不知淩宇前來所為何事?”

陸毅笑著說:“風要去洛陽求官了,今天是來向幾位辭行的。”

王烈笑著說道:“恐怕沒有辭行這麼簡單吧。”

陸毅說:“那是當然,風欲請幾位同去並州吃苦。”

邴原笑著說道:“並州那種苦寒之地,你是想讓我們有去無回。”

“眼前是苦寒之地,幾位到了以後,可就不是苦寒之地了。莫非幾位不相信淩宇之能嗎?”

“淩宇的才華誌向,我們是相信的,隻是我等實不知淩宇欲以何法治並州。”漸漸入了正題,邴原開始試探的問。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為己心。隻要布禮義於萬民集大權於朝廷藏財富於民間施嚴法於權貴揚天威於蠻夷開商路於天下,何愁不能臻於盛世?又何愁並州不治?”

聽聞陸毅的豪言壯語,眾人均點了點頭,表示認可。

片刻之後,國淵又道:“淩宇之言甚善,然欲實踐之恐怕不易。”

“是呀,天下之事,從來都是言者易,行者難,紙上談兵之事,又何止趙括一人作過?”聽了國淵的話,陸毅不無感慨的說。“但如果每個人都因為難而放棄一些事情,那天下還會有什麼大事嗎?這個社會還怎麼進步呢?

周末諸侯紛爭,漸成七雄之勢,秦之一統,何其難也?而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楚漢相爭了四年,又何其難也?然秦終究一統天下,高祖終勝項羽,得建大漢王朝。天下之事若皆因其難而棄之,則天下之事有成之乎?

今朝廷綱紀紊亂,宦官專權,邊患不息,民生疾苦。大丈夫生於此間,不發憤立誓,建功立業,上正朝廷之綱紀,下救萬民於水火,又有何麵目宴宴其樂耶?

淩宇雖長於官宦之家,然自幼家教甚嚴,且近年經常遊學於外,深知民間之疾苦。天下之民盼善政者,若大旱望雲霓也。故此,風曾在易將立誌,欲使天下人人皆有衣穿,人人皆有錢使,老有所養,幼有所教,風願再現人間之太平盛世,使天下人皆樂在其中。

故而,風欲到並州試行新政,軍政法監分而治之,並使鄉老參政,以明政令之得失。上可令行禁止,下可陳情必達,讓百姓安樂而居。此法與大漢之政別有不同,欲使人人可平等而待之,天子犯法,當與萬民同罪。律法至高無上,權力當屈之,然士大夫之榮耀地位,亦當顯之,但一切須依法度而行,如此,天下可不治而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