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武看著自家大人的嘴臉,心裏抖了抖,不知道大人又在算計誰了。
遠在京師的寰姬連連大了幾個噴嚏,寰姬心道:“一定是物資到了,他們感念皇恩浩蕩了吧。”
遠在北邊的道台大人完顏裕華正在和當地的牧民領交涉著,他祖上是****,因為戰亂逃到中原的,後來便在關內定了居。
雖然京師的完顏家族,除了姓氏,他們完顏家的人都看不出是****了,但是有這層身份在,總是好辦事的,之前他們也是這樣幹的。
他之所以願意回來,是因為他祖宗一直都留有遺憾,他沒能回去帶族人出來,要是他哪個子孫富裕了,就回去幫幫家鄉的族人。
可是這裏的人不吃他這一套,非要看到朝廷的誠意,他們被騙怕了。
這裏的草非常的好,特別適合養戰馬,雖然現在不打仗了,但是戰馬不管賣去東邊,還是賣給關內的富人,都可以賣的好價格。
可是總有官員仗著勢力作威作福,今日拿他們一匹馬,明日再要上一匹的。
正在道台大人為難的時候,鄭文良的朝廷補給清單送來了。
完顏裕華看著清單雙手顫抖,直接跪地給京師的方向磕了幾個響頭。
他把所有的馬匹都調來了,馬的品種也都是上等的,雖然比不上當地的汗血寶馬,但是架不住數量眾多。
完顏裕華道:“這就是朝廷的誠意,這下你們總不會覺得我是盯著你們的馬匹吧?”
就這樣他們又安頓好了一個地方。
而其他地區也紛紛收到了朝廷送的補給。
朝廷根據各地的情況,分別送去了不同的補給,有平原大草地的地方送去了牛羊馬,有山林的地方送去了雞牛豬鴨,有沙漠的地方送去了抗旱的樹苗和駱駝,雖然物種單一,重點是數量龐大。
就連朝廷官員都很想的問一句,你們青州想要幹什麼?羊那麼多戰馬要造反嗎?就算是養戰馬造反,那麼養那麼多牛羊雞鴨又要幹什麼?還有人想問一句,你青州上下有山有水的,養雞養鴨養牛羊馬都能理解,你們養那麼多駱駝幹什麼呢?
李出清當時就了,青州府衙一早就知道,大唐改革是早晚的事,如今不改,子孫後代也會改,多養些東西,日後留著還錢。青州開銷大啊,別忘了整個唐軍可還是他們青州養著呢。
朝中很多的官員看著物資名單都在眼紅啊。
他們後悔自己沒有去偏遠地區的,雖然那地方艱難,但是那些地方可是不需要上繳賦稅的,不但不交,還有大唐整年的賦稅補給給他們,這叫什麼事啊,大唐建國以來從來就沒有過。
不是大唐沒有過,曆史上也沒有過啊。
這要是熬上幾年,再調回京師,最少官升兩級,有些都能直接進入內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