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學術價值高。以往的珠算類圖書,多是介紹珠算的計算方法,未深究其理論。本書的作者中有很多數學教授,故對珠算中很多結論均給予了數學的嚴格證明。在珠算基礎理論方麵,本書作了可貴的探究,如珠算公理、中進率定理、最少珠數定理、對稱性定理等最新科研成果的提出。這些,雖可能有不完美之處,但它開了珠算理論研究之先河。在珠算算法方麵,總結歸納了傳統方法和技能,並以現代觀點對這些方法作了闡述和整理。而且在此基礎上詳盡地介紹了中、日兩國學者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珠算算法研究方麵的新成果,如珠算代數、珠算幾何等等,反映了珠算發展的全貌。在珠算史方麵,《通典》對世界各國,特別是中國各種古算具、古算法、古算術的介紹,對中日曆代珠算家的介紹,對近幾年來珠算考古方麵的重大發現的介紹,以及對各種珠算史學的傳誤進行的重新訂正,都反映了珠算史研究方麵的最新成果。珠算史有關條目的編撰,是該《通典》最具有價值、最為精彩之部分。兩位主編均為珠算史家,造詣頗深,自然就會有點睛之筆。在算具方麵,著者提出了算盤分類法,這對珠算科學的進一步發展,也是很有意義的。
(三)趣味性、實用性強。珠算已有3000餘年的曆史,應用十分廣泛,但在電子計算機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珠算也麵臨著生存問題的挑戰。《通典》的著者通過大量事實論證了珠算存在的價值,以及為使其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應進行的改進和使它永葆其計算技術上的價值的具體方法,從而使該《通典》具有了較強的實用性。同時,《通典》中還收編了大量的珠算趣題。這些趣題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長期實踐中發現的精彩而富有美學價值的實例,對激發初學者對珠算的興趣極為有益。
《通典》的出版,標誌著中國乃至世界珠算發展的一個新的裏程,正如數學教授孔慶新所認為的那樣:“《世界珠算通典》堪稱當代珠算巨著,……此前尚無這樣高質量的珠算著作出現。”
當然,“金無足赤”,首次在國際範圍內組織編寫這樣一部全麵反映世界各國珠算科學知識的大型辭書,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比如,由於作者間稿件寫作水平和進度的限製,某些國家的個別作者的稿件未能編入;在反映珠算與電子計算機接軌的最新成果方麵,論述不夠充分;詞條索引的編排上存在簡單化的現象,等等。這些,將有待於作者在該書再版時加以解決,以使其更加完美。
(原載《中國圖書評論》1997年第8期;本文係與米祥合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