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1 / 3)

第九章

七律——登山海關老龍頭等詩作欣賞

七律——登山海關老龍頭

初夏遊關,登澄海樓①,憑欄四望,雲水蒼茫,懷古緬今,心濤激湧。

老龍頭上獨登台,

東始長城此地開。

天日一輪蒸暑氣,

海風萬裏送涼懷。

茫茫青史留悲恥,

浩浩洪濤洗濁埃。

鐵壁緣何常失守②?

終歸國弱必生哀。

2004.6.22

注解

①老龍頭位於山海關南五公裏,為萬裏長城東部起點入海處。澄海樓係老龍頭最高點。

②山海關依山傍海,如扼咽喉,地勢險要。1900年,八國聯軍進犯,老龍頭炮台被毀,澄海樓被付之一炬(1985年重建)。1933年,日帝再次侵占山海關。

七律——(藏頭詩)贈梅葆玖

喜看京劇交響劇詩《梅蘭芳①》,美不勝收。於魁智、李勝素等名角的演唱博得陣陣喝彩。梅先生在日帝侵華淪陷區內蓄須罷演的崇高氣節得以重現,令人蕩氣回腸。

交映輝煌溢舞台,

響雷陣陣久縈徊。

劇情爛漫驚柔麗,

詩意恢弘巧剪裁。

梅樹傲霜千古頌②,

蘭芙爭豔百花開③。

芳華絕代英魂在,

好似梅郎今又來!

2004.7.7

題解

北京京劇院來川演出新創作的京劇交響劇詩《梅蘭芳》,作者觀畢當晚賦詩,並贈梅蘭芳之子梅葆玖先生。

◇◇注解

①梅蘭芳(1894-1961),中國戲曲藝術大師,傑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以梅蘭芳為代表的中國戲曲表演藝術已被公認為當今世界三大重要表演體係之一。

②日帝侵略中國期間,梅蘭芳編演了《木蘭從軍》《抗金兵》等愛國劇目,激勵公眾抗敵救國的鬥誌。深陷敵占區後,麵對敵偽的威脅利誘,蓄須明誌,拒絕演出,靠賣畫典當維持生計並接濟同行親友,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為世人景仰。

③比喻京劇流派如百花齊放。

七律——讀王火①回憶錄《長相依》

連夜拜讀王老寄贈新作,受益良多,喟歎不已,讀罷複函,附贈此律。

恭讀挑燈忘寢遲,

唏噓掩卷複長思。

斑斕巨著恢弘史②,

悲喜柔情淒美詩③。

才子此生多劫難,

談遷當代獨傳奇④。

丹心椽筆⑤幸雙健,

續作期飛百歲時⑥!

2004.7.21

注解

①王火:著名作家。原籍江蘇如東,本名王洪溥。1924年生於上海,20世紀40年代開始創作,1948年畢業於複旦大學新聞係。作品逾六百萬字,出書三十餘本。50年代出版的以節振國抗日烈士事跡為題材的小說《赤膽忠心——遊擊隊長節振國》引起極大反響,中央台連播,袁闊成編為評書,還被改編為話劇、京劇、連環畫,拍成電影,並被譯成外文出版發行國外。王火於1987年至1993年出版發行的一百六十多萬字的長篇小說《戰爭和人》三部曲引起轟動,先後獲“炎黃杯”人民文學獎、第二屆國家圖書獎,並榮登第四屆茅盾文學獎榜首,同時又獲全國“八五”期間優秀長篇小說獎。

②《戰爭和人》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濃墨重彩全景式地真實描繪了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廣闊、悲壯的曆史畫卷。

③20世紀50年代初,王火身為革命幹部,為了堅守純潔的愛情,衝破重重阻力,迎接身在台灣的未婚妻歸來完婚。回憶錄《長相依》生動地記敘了王火與淩起鳳伉儷刻骨銘心的愛情曆程。

④王火同誌用十六年寫成《戰爭和人》的初稿正待出版時爆發“文化大革命”,全稿被毀,直到五十五歲時重新創作這部巨著,被人們敬譽為“當代談遷”(談遷是明清之際的著名史學家,花二十多年寫成《國榷》,初稿被竊賊偷走後,五十五歲時又重新提筆,十年後第二次完成了一百零八卷的《國榷》)。

⑤椽筆:(椽,音船,承托屋麵用的木構件)形容文筆非凡,為大手筆。典故出自《晉書·王珣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冊諡議,皆珣所草。

⑥適逢王火八十華誕。

江城子——尼亞加拉河上觀瀑

從多倫多驅車一百三十公裏,乘艇於尼亞加拉河觀賞大瀑布①。巨瀑從前、左、右三方貼麵而下,瀑浪掀舟,瀑浴滿身,驚險刺激,暢快淋漓。

丹楓火染翠林廊,

草金黃,異花煌②。

百裏秋途,目爽美張揚。

雄闊滔滔舟欲渡,

衝巨瀑,撼心房。

滿天珠碎白茫茫,

亂飛颺,襲身狂③。

滌盡俗塵,素麵對穹蒼。

尤愛大河吞吐險,

顛艇晃,叫聲昂!

2004.10.20

注解

①同南美的伊瓜蘇瀑布一樣,位於北美的尼亞加拉瀑布也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瀑布之一。由伊利湖流出的尼亞加拉河向安大略湖北流的途中,形成一處寬達一千二百四十米、高五十一米的巨瀑。河的右岸是美國紐約州,左岸是加拿大的安大略省。每年前往加拿大一側觀瀑的遊客達三千萬,幾近加拿大人口的總數。

②加拿大遍植楓樹,每年10月中旬起,處處可見楓葉鮮豔如火,夾雜在翠林百花之中,形成“楓葉之國”的一道獨特風景。公路兩側時見大片草坪,在秋日陽光下更顯金黃燦爛。

③形容巨大瀑布飛天直下,不斷激起無數水珠,將遊客們從頭到腳瘋狂擊打。

七律——欣聞央視除夕征聯

甲申年除夕下午,中央電視台播映征聯活動,魏君出招,四海應對,一時竟有十五萬之眾。吾聞訊後,亦仿效風雅,草擬二聯,呈魏君指正。

九州守歲共迎宵,

歡鬧熒屏出雅招。

字字懸聯藏妙趣①,

紛紛揭榜比風騷。

千年古俗一台戲,

萬裏擂台兩岸橋。

盛景此番何啟示?

巧將傳統化新潮。

2005.2.10

題解

中央電視台於甲申年除夕發起向全球華人征集“2005新春第一聯”的活動。播出由著名巴蜀鬼才魏明倫撰寫的上聯“四海華人,一宵除夕,萬家燈火,億戶熒屏,多少同胞同過節”。之後,又陸續播出著名書法家沈鵬等應征的下聯。兩小時內全球有十五萬華人參與征聯互動。因一時無法鑒別優劣,最後公布魏明倫自撰的下聯“千年古俗,百姓新風,半世勤勞,幾天瀟灑,城鄉大眾大遊春”,作為活動的收筆。

作者欣聞此番盛景,曾分別以央視征聯和央視春節晚會為主題,擬就兩句下聯,寄贈魏明倫:“九州雅士,兩岸迎新,百姓擂台,千秋盛景,無窮妙句妙吟春”及“全球奇景,十月懷春,百日汗珠,群星薈萃,東西大眾大批評。”

注解

①按對聯規則,上下聯應當平仄相對。此外,因魏氏下聯四句之首均為數字,故下聯四句之首也必須以數詞應對,且不能互相重複。此外,上聯最後一句“多少同胞同過節”,兩個“同”字,詞性各異;故下聯尾句第三、第五字不僅必須用兩個相同的仄聲字,而且要分別用於兩種詞性,才能稱得上對仗工整。

浪淘沙——麗江古城①月夜結伴小酌等詩作欣賞

浪淘沙——麗江古城①月夜結伴小酌

漫步麗江夜市,於沿泉而築的酒樓閑飲,納西族服務員對歌助趣。同伴惠蜀君以“憑欄飲酒唱情歌”征上聯,適逢鄰桌一群雲南元陽遊客邀約幹杯同樂,令我茅塞頓開,即以“隔桌邀歡交旅友”應對。

古樂②漸消停,

泉水輕鳴。

燈籠沿串半幽明。

皓月星空分外近③。

不忍歸行。

小閣酌欄憑,

品味風情。

相逢共醉引聯吟。

陣陣對歌掀酒興,

快意難平!

2005.3.15

注解

①雲南麗江古城建於南宋末年,至今已有八百年曆史,文化內涵豐富,納西風情濃鬱。發源於象山腳下的玉泉河水分成無數支流,穿街繞巷,流布全城,形成主街傍河、小巷臨水、跨河築樓、依山而居的高原水域景象。

②納西族古樂已在民間流傳數千年,經宣科先生組織經營演出,現已成為麗江旅遊文化的一大特色,古城街巷常能聽見古樂聲。

③麗江海拔兩千四百米,夜晚的星月顯得格外清亮。

浪淘沙——海南遊吟

宿大東海①,漫遊南山②,體驗“福壽”聖境。登蜈支洲島,觀萬頃碧浪,更覺暢快淋漓。

東海枕濤眠,

信步南山。

春濃綠島遍花園。

最是觀潮金水岸,

無限流連。

浪湧憶豪言,

意氣衝天。

鉛華洗盡笑還原。

拾貝沙灘驚濕腳,

猶返童年!

2005.3.21

注解

①大東海地處海南島南端,位於榆林港和鹿回頭嶺之間。民間祝願語“福如東海長流水”,即指大東海的水光山色。

②南山位於三亞市郊,古稱仙山佛國。傳說觀音菩薩在博鼇馴服的坐騎巨鼇行到南海之濱時,發現這裏是洞天福地,人皆長命百歲,於是鼇便暢飲南海之水,伏臥福地,形成了南山。壽比南山之說由此而來。

江城子——電視直播胡連會晤觀感

相逢一握跨時空。

啟溝通,正春濃。

石破天驚,舉世讚冰融。

“台獨”痞悲方寸亂。

熱鍋蟻,鬧哄哄①。

血緣兩岸本同宗。

善心攻,廣交融。

把準民情,大智勝兵戎。

水到渠成圓國夢,

和促統,最英雄!

2005.4.30

注解

①形容台灣島內的“台獨”分子,如熱鍋上的螞蟻,無比驚慌,互相撕咬,一片內亂。

七律——答錢來忠贈詩

省政協全委會決定,因年齡超限九名同誌不再擔任常委、委員,來忠亦在其中。會後獲其新春賀卡,內附贈詩一首。為共勉之,特步韻回贈。

曲終人散總歸空,

瀟灑免冠談笑中。

熱鬧舞台藏假相,

冷清庭院出真功。

仕途有限久封頂,

藝海無涯正啟蒙。

何日登峰同寫意,

翠鬆夕照唱金風。

2006.1

題解

錢來忠:四川省美術家協會主席,著名畫家、書法家,原任四川省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

附:

錢來忠贈詩

半世為官未稱功,

六旬頻上清涼峰。

吾儕豈是邯鄲客,

夢入華堂更幾重!

七律——龍泉觀賞桃花

鬧市昏忙喜踏春①,

土香撲鼻勝芳醇。

道旁客滿農家樂②,

花下桌歡麻將身。

翠木半山圍沃野,

紅霞萬朵落凡塵。

溪前扶杖村翁立,

興許早年植樹人!

2006.3.21

注解

①踏春:即踏青,春天到郊外遊覽。

②農家樂:指成都郊區利用自己家庭院落開設的餐館。因瓜菜新鮮、價格低廉而備受前來休閑娛樂的市民們的青睞。

七律——慰言贈妻

兩月前體檢結果有不祥之兆,昨日專家手診判斷凶多吉少,急做核磁共振,顯影惡疾附身。今做穿刺化驗前,我午睡正香,妻啼哭不止,乃好言慰勸,並於下午在手術台上吟成此律腹稿。

閻老差丁突撞門,

勸妻拭淚止泉噴。

或凶或吉由天定,

照幹照玩休自昏。

遲早總歸灰化燼,

淺深畢竟歲留痕。

病臨色變談何治?

且抖精神戰惡瘟!

2006.7.5

附錄

自由詩——鹽都井架讚等詩作欣賞

自由詩——鹽都井架讚

自貢大安壩,采鹵井架高聳林立,巍峨壯觀,舉世無雙。

你,好大的身架!

石土,踩在腳下,

雲彩,撫摸麵頰。

頂天立地,雄姿英發,

好一座人造珠穆朗瑪!

沒有一根鋼筋,

渾身木材捆紮,

可誰不讚美你啊,

似鐵塔硬朗挺拔。

任憑日曬霜打,雨淋風刮。

你啊,不偏不搖,不倒不垮,

堅如磐石,穩如巨廈。

好一副硬骨頭,

永遠昂首立天下。

你每天用有力的巨臂,

在地球的胸脯掏挖。

喚醒沉睡多年的鹵水,

給車間用火紅的熱情蒸發。

凝成一粒粒晶瑩碎珠,

送往一戶戶百姓人家。

餐桌上那不可缺少的滋味啊,

滲透著你無法割舍的牽掛……

啊!雖然永遠在原地駐紮,

可我卻望見,

熱火朝天的建設大道上,

你正跨著迅猛的步伐。

雖然不是耀眼的燈塔,

可我卻感到,

天安門上空的焰火裏,

閃爍著你的一絲光華。

雖然從來都不會自誇,

可我卻明白,

你有無數的立功計劃,

要向祖國宣誓表達。

啊!是中華古代文明的智慧,

澆灌出鹽業科技的燦爛之花。

是現代工人階級的勤奮,

鼓舞你永遠青春煥發。

啊!你是鹽工心中的驕子,

你是鹽工眼中的寶塔,

你是鹽都最宏偉的大廈,

你是鹽都最壯美的圖畫。

1965.3.2

題解

四川自貢井鹽的鑽井、汲鹵工藝技術曆史悠久,明清時期采用了許多領先於世的發明創造。天車是井鹽生產的重要設備,其作用是提升汲鹵筒,采汲深達千米的地下鹵水,20世紀50年代在大安壩形成了A型井架的天車群,地麵的每個鹽井的木製井架需用兩千四百根左右的杉木,三萬兩千個左右的木楔製作,最高的達德井天車高達一百一十三米。

自由詩——藍天白雲

飛機於藍天翱翔,舷窗外雲彩絢麗,百態千姿,令人遐想無際。

藍天敞開巨大的胸襟,

豐厚深邃,廣闊無垠;

白雲飄逸變幻著舞步,

嫵媚多姿,嬌柔輕盈。

離開了白雲的撫慰親近,

藍天便失去活力與激情;

空洞乏味、孤寂冷清,

成為一具枯澀的生命。

離開了藍天的懷抱依托,

白雲便失去風采與神韻。

空虛縹緲、心神無定,

成為一顆失落的魂靈。

於是藍天和白雲便永相廝守,

擁有了綿遠的浪漫溫馨,

用彼此的依戀與執著,

編織著瑰麗的萬種風情。

1974.8

自由詩——植樹造林讚

鐵鍬和鎬鋤映著霞光爭相飛舞,

歡歌與笑語伴隨晨風嬉鬧追逐。

是誰驚醒了沉寂的荒山禿嶺?

是我們——植樹造林的隊伍。

聽!叮咚的聲響彙成鏗鏘的戰鼓,

把美化大自然的誓言豪邁傾吐。

澎湃的激情融進綠色的春風,

在山穀蕩漾,在心頭飄拂……

看!鎬聲中——頑固的石頭粉身碎骨,

鐵鍬下——好客的泥土騰出空屋。

樹苗兒舞動著柔枝嫩葉,

朝氣蓬勃地在新居紮根落戶。

我們用飽蘸心血的汗水,

把每一株幼苗滋潤澆注。

我們用靈巧有力的繭手,

把大地的容顏精心妝梳。

誰還說這裏是亂石荒蕪?

看來年碧波翠浪春光永駐。

神州啊將誕生一座森林寶庫,

子孫啊將新添一筆綠色財富……

夕陽的金輝灑滿了我們的歸路,

樹苗隨風輕曳似乎在深情招呼:

“辛苦了,同誌們,

這裏的新居真是稱心舒服。”

辛苦?哈,不,不!

綠化祖國是咱們的共同任務。

小樹苗啊快快茁壯成長吧,

早日造福於偉大的中華民族!

1979.3.13

題解

作者1965年在四川自貢期間因曾多次參加植樹造林勞動而寫成該詩的草稿,於1979年3月植樹節重新修改而成此詩。

兒歌——(二首)為女兒戲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