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大明第一座化肥廠(1 / 2)

現在的社會,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人多得是。蕭川隻是指使牛璜貼出了一張告示,便有大片的饑民踴躍報名。因為在招工告示上寫著,工作一日可管三餐,並且發付工錢整整二十文,條件可謂極其優渥。

隻是三天功夫,已經有三五百青年壯力來到獨山腳下,住進了流石村。房子不夠不要緊,人家都說了,隻要能吃頓飽飯就行,在大街上一躺,一夜將就著就過去了。而且,他們有手有腳,再加上山上多得是參天巨木,砍伐下來不幾日便搭建起一座座草棚,勉強可以遮風擋雨。

這是天下間最好的勞力。蕭川心中感慨,對馬陵這樣說道:“中國的百姓,是最容易滿足的了。他們隻要有一口吃的,有一條活路,便是最老實本分的良民。有時候,隻需許諾一點兒好處,就會有大批人願意替你生,為你死!所以,善待這一群百姓吧,隻要還有一絲良心未泯。”

馬陵聽得似懂非懂,隻感覺蕭川說的話看似平淡無奇,但細細思考下來,卻又博大精深,奧妙無窮,心中的崇拜之情更如泛濫的黃河滔滔不絕……

這個木頭疙瘩。

蕭川一扇子拍在馬陵腦袋上,看來這家夥是沒救了。按照圖紙的設計,整個獨山的開發,正是以流石村為中心,首先建造的是一座座富麗堂皇的屋院。而建造這些建築所需的石材,全部是開挖自獨山。而在開挖的過程中,都有數名流石村村民做監工,一旦發現玉礦,立刻收攏起來,裝入大車內源源不斷的運往王家寨子。

經由王宗熙的一雙妙手加工後,就形成了一塊塊精致的玉佩。

王宗熙通過雕刻那“海市蜃樓”美玉,在玉雕上的領悟更深了一步,隱隱已經可以看出玉雕宗師的影子。

再加上他身邊,還有十多名親自教出來的徒弟,一起開工,在短短的一個月內,已經雕刻出成品玉器十三件之多。

而這麼多玉器,若論雕法、玉料之精,自然非“海市蜃樓”莫屬。

甚至有一名江南的繅絲商人,在聽說過這事之後,特意命人捎來書信,想要三千兩白銀的價格購買此玉玦。

不過卻被蕭川一口拒絕。

笑話,你當我不識貨麼?三千兩白銀,啊呸!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這幾日蕭川忙得焦頭爛額,直到王老將糧食與牛璜交接完畢,趕過來接手了這些工作時候,才算輕鬆下來。

現在他的事業,隻能算剛剛起步,正是各方麵都需要人手的時候。可惜的是,王老身邊的八護衛,偏偏是自己調動不了的,否則以這八人的能力,幫自己承擔一部分,肯定能輕鬆不少。不得已之下,隻能從自己的手下裏麵,再選拔了幾名平日表現不錯的,提拔為管事。他心裏知道,這些人的能力有限,隻能慢慢培養。

“從你的圖紙布局來看,獨山對麵的這一座山頭,卻是重中之重。可是此地荒涼,建造這麼一大片院子,究竟能做什麼?”

正在蕭川為人才的缺失而苦惱的時候,王老拿著圖紙走了過來,枯手點著上麵的某個部位,擰著眉頭問道。

蕭川瞥了一眼:“這裏,是要建造一座化肥廠。”

“化肥廠?”王老對這個古怪的名詞顯然很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