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越國建國時間不長,不到百年。從始祖征戰開辟疆土,天下三分。大越占領西南疆土,東臨夏商,北鄰大英,建國曆史最年輕,疆土卻是最大的。大越國的前身叫南國,南國建國三百多年,曆代帝王皆是勤政愛民,百姓安居樂業,國家富庶,那時天下除了南國,還有另外三個國家。在這四個國家當中,南國國力最為強盛,大臣們時有上諫趁此擴大疆土,完成帝王霸業,雖然如此,但帝王們卻是熱愛和平,不願看到戰亂四起,血流成河,百姓骨肉分離家破人亡,最後,也不了了之。到了後一百年時,南國開始出現頹勢,朝野上奸臣當道,各個蕃地的領主蠢蠢欲動,甚至有人勾結外黨,與其他國家相來往。這種情況延續到康帝時期,被其以雷霆手段清掃壓製,才有所好轉。但好景不長,在康帝三十歲壽辰前夕,被奸人所毒害。接著,朝堂上便有人順勢扶植年幼的新帝上位。本就腐朽的內裏,怎可能因為一時的打壓就能被清除,那些蓄謀已久的枝椀在新帝上位那刻徹底的伸展出來,整個帝國的局勢猶如被籠罩在了滾滾黑煙下,人們在夾縫中苟延殘喘。
到了南國末期,百姓們已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戰火四起,烽煙彌漫,每天有無數的年輕生命被征兵,大批大批的孤寡老人在饑餓中死去,各地暴亂不停,整個國家已是岌岌可危。邊關急報,大臣急奏,一本本奏章擺在案頭,堆成了一座小山。可是,皇帝人呢?若是讓前線的官兵們知道此刻的皇帝仍窩在溫柔鄉裏,恐怕立馬放棄在這兒精忠報國的殺敵,掉頭衝上皇宮,殺了那狗皇帝。雖然南國已然崩潰,但畢竟有三百年底蘊,朝堂上仍是有那麼些人是為國著想的。大將軍劉雲便是當中之最。劉家世代為武,也是南國一大家,傳襲下來已有百年,因其常年駐守邊關,立下過赫赫戰功,體恤百姓,門幅低調,在朝堂自成一派,備受百姓尊崇。劉雲已有六十好幾,戰亂爆發,這位老將脫下官服,穿上戰袍,率領軍隊重上戰場,百姓中不禁更加擁戴起這位老將。然而,當這位老將在前方領兵殺敵的時候,上邊卻有一道密旨悄悄的發了下來。沒過多久,邊關歇戰之期,劉雲被強召回京,這個時候回京,那仗不打了嗎!一些聞道風聲的人,已然察覺南國當真是大限已到,國家已亂成這樣,朝堂上那些人居然還在費盡心思爭權奪勢,當真是一群腐爛到骨頭裏的廢渣。劉雲回京,留下二子鎮守邊關,這大兒子,便是後來的大越始祖——雲宗帝。
在劉雲回京之時,二子便是知道父親這一去定是凶多吉少,大兒請求父親勿去,可劉雲卻是滿臉堅毅,他自然知道那些人不會放過他。劉雲走時,告誡二子:“如果我此次不去,他們就更有借口滅我劉家了,我走後,你們便憑自己辦事。這個國家已經不行了,反正遲早會被篡權奪位,既然這樣,便不能成全了他們!”而後,劉雲留給了二子一封書信和一塊玉牌,道:“若真想有要做的事,就拿著這封信和玉牌去找大英的大司馬,他會幫你們……”“若真是想劈開這腐朽,就看你們的本事了!”
彼時,劉雲回京,路遇賊人,慘遭殺害,連屍骨都未留下。次年,大兒劉瑾將書信和玉牌送到大英國師手中,二兒集結軍隊,收編周邊流民,妥善安管。朝堂上的那些明暗交鋒也處白熱化,根本無暇顧忌邊關動向。結果,當大英的千萬鐵騎氣勢洶洶在關外與劉瑾二人會成一氣時,眾人才猛然驚醒,自家房門口著火了!劉瑾與其弟劉適之得百姓擁戴,一路披荊斬棘,各地暴民也紛紛湧進劉家軍隊,更是使得劉家軍水漲船高,朝堂上人人自危,立馬帶上家眷準備離京出逃,各地官員在劉家軍尚未到達城門前,便已逃去,更有的,三尺白綾,一命嗚呼。到了最後,居然一路無阻的到達皇城門下,此時,眾人望著那黑壓壓的大軍,終於明白大勢已去,回頭去尋皇帝,居然還窩在美人身上,當下悔悟,南國……亡了!
後來世人納悶兒,為什麼大英的軍隊會來幫助始祖?大英本是夏國和黃國的結合,當四國還並存時,黃國帝王去世,足下兒女眾多,為爭奪皇位內鬥不休,夏國窺探四國中最為弱小的黃國已久,夏國的車騎大將軍與劉將軍頗有淵源,祖上曾拜師一人,是師兄弟,請求援手。彼時,南國已然內亂,但國力尚存,將軍劉家鎮守邊關,天高皇帝遠,朝堂上顧不到邊關,劉將軍雖是武夫,但極有遠見,看出南國弱勢,當機立斷私派兵馬援助夏國。到後來大英建起,南國和夏商派人祝賀之時,那年紀輕輕的車騎將軍榮兆已被提拔為大司馬,當下便說與劉家欠其一情,日後若有為難,當鼎力相助。這份情便是還到了幾十年後的離疆之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