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人際關係的障礙(1 / 2)

人們在相互交往中並不是事事隨人所願,人際關係的障礙時有發生,如家庭關係不和,上下級間、同事間的矛盾衝突,中老年與青年人間的“代溝”等等。人際關係障礙是一種客觀存在,是十分正常的事,隻要我們冷靜地分析產生障礙的根源和種類,並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人際關係障礙是可以預防和消除的。

人際關係的障礙一般有文化、社會和心理三個方麵。

一、文化係統方麵的障礙

(一)語言障礙

人們之間大多數的交往是通過語言、文字的交流而實現的。如果交往雙方語言不通,則很難實現溝通,甚至可能引起語意的歪曲和誤解,形成人際關係障礙。如北方人去南方出差或旅遊時,常常因聽不懂南方方言而引起誤解等,這必然影響人際交往。

(二)態度障礙

如果交往雙方不能以誠相待,而被階級的、民族的、職業的偏見所左右,彼此歧視,各存戒心,就會形成態度障礙。抱有這種態度障礙的人,很難與相關者進行交往,即使雙方有交往的誠意,也不可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三)文化程度障礙

交往雙方按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素養水平的高低,在交往中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般來說,文化程度越接近,溝通越易實現,而彼此水平差距越大,則信息越不易被理解,很難被接受,這就形成了文化程度的障礙。

二、社會係統方麵的障礙

社會係統方麵的障礙大致有社會角色地位障礙、空間距離障礙和組織結構障礙。

(一)社會角色障礙

每個人生活在社會中,居於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均無高低貴賤之分。人們之間應該是和睦相處、平等友好的同誌式關係,應該互相尊重、互相愛護、互相關心和互相幫助。但理想並不等於現實,由於受傳統封建等級觀念的影響,社會生活中廣泛存在著官僚主義、命令主義等不良習氣。因此,在交往中時常會因角色地位的不同而發生障礙。如果領導者自恃高明,居高臨下作風嚴重,就會阻礙上下級信息的溝通。另一方麵,如果下級目無領導,無組織無紀律,幹什麼都獨往獨來,隻憑直率和“衝動”辦事,這也會導致交往的失敗。

(二)空間距離障礙

古人雲:“遠親不如近鄰。”這是指由於空間的疏遠,致使原來的親屬關係變得不如一般的鄰居。人們往往由於空間距離遠,彼此交往稀少,很難建立親密的感情,因而人際關係就疏遠了。這就是人際關係空間距離障礙。

(三)組織結構障礙

組織結構障礙是由組織層次過多造成的。組織層次過多,信息的傳遞往往會有流失或中斷。層次過多的組織結構,會阻礙個體與群體間正常的人際關係的建立。這就是人際關係組織結構障礙。

三、心理係統方麵的障礙

在人際交往活動中,心理係統的障礙遠比其他障礙更普遍,更棘手。對每一個人來說,不一定時時都會遇上文化社會方麵的幹擾,但卻不可避免地要麵臨心理因素的考驗。這方麵的障礙主要有認知障礙、情感障礙和個性障礙。

(一)認知障礙

認知障礙主要包括自我認知障礙、社會認知障礙和意義認知障礙三種。

1.自我認知障礙

自我認知是指個體對自身及其與外界關係的認知。來源於自我認知方麵障礙的因素很多,但起主要阻礙作用的是自傲和自卑。

(1)自傲 與自卑相對立,但卻同源於不能正確的自我認知。這樣的人往往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實力,他們不懂得交往雙方隻有互相尊重,以誠相見,互諒互讓,才能在互相交往中取得友誼與支持。因此,他們往往表現出一種“超人感”,“優越感”,以自我為中心,工作中出了問題往往把責任推給別人,因此很易引起交往對象的反感。要克服自傲,須做到以下兩點,即對人要有高姿態,對自己要有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