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青春在這裏閃光――記全國“青年文明號”沙溝岔110千伏變電站(2 / 2)

爭創“青年文明號”、“青年崗位能手”活動的開展,不僅提高了青工的政治、業務素質,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一種頑強拚搏、積極向上的工作作風和人生態度。幾年來,全站先後有12名青年考取西北電業職工大學,在榆林供電係統舉辦的技術比武中兩次奪魁。如今,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已走上重要工作崗位和領導崗位。

崗下誌願送愛心

“熱愛沙溝岔,服務千萬家”是沙溝岔變電站青年人的諾言。他們心係群眾,為民解難,發揮“窗口”作用,用優質服務樹立行業新形象。

實實在在的體現幫助,真真切切地給予扶持,在這裏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露。

想客戶所想。按規定,每次計劃停電都由供電局直接通知用戶,但為了用戶的利益,站上的職工總是要再次提醒靠實用戶。有一次,地調通知停電,某碳化矽廠因電話不通無法告知,變電站的同誌心裏不安,步行5裏多路到廠通知,使該廠得以及時調整生產計劃,避免了始料不及的損失。

幫客戶所需。沙溝岔變電站共有六條用戶線路,有大型廠礦企業,也有許許多多普通用戶,不少用戶用電知識缺乏,給變電站工作帶來不利影響。為使用戶科學用電、安全用電,增進站上與客戶的友誼,增進理解,站團支部從1992年起,每半年組織青工到附近鄉村、企業普及用電知識,為群眾義務接線、維修家電,還和附近碳化矽廠聯合舉辦卡拉OK友誼比賽。每年春天,組織全體員工義務植樹。這些活動,使青工們在群眾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消除了與周圍群眾的隔閡,被他們稱為“新時代的活雷鋒”。

急客戶所急。1997年4月,蘭州軍區新民碳化矽廠因母線載流量小而燒斷,表計指示出現缺相,企業不能正常生產。每停產一天,就會造成數萬元損失。站內青工急人所難,主動上門服務,憑著平時練就的過硬本領,迅速排除了故障,恢複了生產,為廠裏挽回經濟損失6萬元。

一時有難立刻幫,常年特困常年幫。在1998年全國那場百年不遇的洪災中,小站青工向災區人民伸出援助之手,10人共捐款1240元。小站還向希望工程捐款240元。新民鄉一名村民,妻子臥病在床,一對雙胞胎無人照料。站上4名青工當即拿出50餘元送給這位村民,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事後,站團支部還經常走訪這位老鄉,幫助他解決實際困難。

12年來,沙溝岔變電站送走了一茬又一茬年輕人,迎來了一群又一群朝氣蓬勃的新麵孔。在這裏,他們不斷地完善自我,體驗奉獻青春和實現人生價值的愜意。如今,他們為之傾注心血的沙溝岔變電站被譽為榆林供電局“培訓業務骨幹的基地”、“基層變電站站長成長的搖籃”。

當我們問起他們,你們在這裏工作,遠離城市,遠離父母,不感到枯燥寂寞嗎?沒想到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我們不感到比城市差,我們在這裏生活得很充實,我們在這裏找到了實現自我的價值,能在沙溝岔變電站工作是我們的自豪。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1992年,沙溝岔變電站被榆林供電局評為“共青團號變電站”。1995年5月,被團省委命名為“青年文明號”,成為陝西省地方電力係統第一個省級共青團號變電站。2000年,被團中央命名為“青年文明號”,成為陝西省地方電力係統一個亮麗的窗口,一麵鮮豔的旗幟。

成績麵前,他們沒有驕傲,沒有止步,還像往日那樣,用辛勤的勞動和不懈的努力,營造著屬於自己的那一方淨土,讓青春在山溝裏放射出更加奪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