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電力局建局20年,是拓印著老一輩創業者跋涉、登攀足跡的20年;是榆電人自強不息、拚搏奉獻的20年;是榆林電力事業奮然崛起、蓬勃發展的20年。在深厚凝重的史冊中,濃情地寫滿榆電人的榮耀。
1977年,電力局售電量僅為1530萬千瓦時,銷售收入僅為142萬元。近年來,他們采取有力措施,一方麵加強電力基本建設,延伸電網覆蓋麵,擴大電力銷售;另一方麵則加強供用電管理,狠抓降損增效,開展各種增收節支活動,並在安全生產、營銷指標、成本控製方麵逐級實行了經營承包責任製,收到較好的效果。1996年,全局售電量達8040萬千瓦時(除專線用戶外),是1977年的5.25倍,年銷售收入2600萬元,是1977年的18.3倍,經濟效益得到了顯著提高。
圍繞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主旋律,抓住轉換農電機製這個機遇,他們積極探索,大膽實踐。首先在四個鄉電管站試點取得經驗的基礎上,在榆林地區率先走出了一條依靠政府、以鄉建站、群眾管電、以電養電的新路子。截至1996年底,全市28個鄉鎮全部建立了電管站,有電管員220人。並對農村用電秩序進行了徹底整頓,杜絕了“關係電”、“人情電”、“權力電”現象的發生,使農村照明電價降到每千瓦時0.60元的最高限價內。取消原有村電工589人,累計減輕農民負擔上百萬元。
他們還采取“政府拿一點,群眾集一點,電力局補一點”的集資辦電形式,對農村低壓配電設施進行大量整改和新建,先後義務投工1.45萬個,減輕農民負擔28.4萬元,使農村供電可靠率由原來的65%提高到了現在的95%以上。1993年被電力部評為“三為”服務達標單位,被陝西省農電管理局評為最高限價工作先進單位和農電整頓先進單位。截至1997年10月,榆林市的鄉、村、戶通電率分別達到100%、93%、90%。計劃今年年底實現村村通電的奮鬥目標。
多年來,榆林市電力局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逐步完善和建立了一套在思想上抓安全意識、抓責任落實;在管理上抓設備整潔、抓技術改造;在技術上抓技能培訓、抓素質提高;在措施上抓周期檢驗、抓“九條”落實;在製度上抓分析活動、抓考核兌現的環環緊扣的多層次網絡化安全管理體係。並成功地研製應用了“輸電線路杆上防鳥巢器”、“35千伏線路風沙區異形植被保護”、“草灘淤泥區域以沙換土護杆”、“35千伏輸電線路綜合防雷”及“TQC在配網事故分析中的應用”等科技項目,使安全生產水平不斷提高。截至1997年10月底,創造了1400多天連續安全運行最高記錄。
為了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強科技含量,向現代化邁進,從1992年開始,他們派出技術人員參加學習培訓,率先在榆林電力係統采用微機開展營業收費和管理,並在全係統推廣應用。之後,工資、固定資產、財務核算也成功地納入了微機管理。國內先進的遠程抄表係統和磁卡售電也即將得到應用。
他們堅持“電為核心,多種產業,三大支柱,協調發展”的方針,積極發展多種經營。1985年,僅有供用電綜合服務公司一家企業,安置職工及子女25人,年營業收入不足百萬元,利潤也僅有幾萬元。1990年以後,他們大膽嚐試、積極探索,努力創辦經濟實體,向跨行業、多元化領域發展。先後創辦了軟件應用開發公司、電力器材廠、複合材料廠等企業。1995年以來,他們抓住機遇,再次創業,先後采取合資、入股等方式,注入資金250多萬元,聯辦了金牛煤礦、磚瓦場、工貿公司及碳化矽廠等六家企業,從而使多種經營企業實現了由安置型、福利型向效益型的轉變。目前,全局從事多種經營產業的人員達99人,獨資企業形成固定資產58萬元,公共積累60萬元。1996年,全局多種經營總收入達1000多萬元,實現利潤6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