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節 股市的底部和頂部有什麼特征?(1 / 1)

股市投資者買賣股票的時機是十分重要的。股市投資能否獲利,關鍵在於何時買入,又何時賣出。目標的實現,取決於選擇的路徑。正如有句名言所說:如果選擇的方向是沙漠,就很難見到大海。買在底部,賣在頂部,這句話說起來簡單而輕鬆,但要想真正做到,卻是難上加難。實際操作中幾乎沒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能夠買在相對的底部區域,賣在相對的高點,那就是贏家。

(1)底部是跌出來的

在股市中投資,實際是資金的博弈,而資金的背後,則是人的心理博弈。要想買在底部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耐心等待,二是技術分析。所謂耐心,就是要等待在大跌後入市,即巴菲特所說:別人恐慌時,我們貪婪。要等待人人談股色變,市場充滿恐慌情緒時,就可以考慮入市了。一般而言,這樣的情況每隔3年最多不會超過5年必有一次。與此同時,還要關注技術指標。

(2)MFI指標顯示股市底部

MFI指標即資金流量指標,是RSI和OBV兩個指標的結合。顯示超買、超賣是該指標的基本功能。它可以用於監測交易量的動向和投資者的興趣,而交易量的變化為股價未來的變化提供了線索。使用這一指標檢測大盤是否到達底部區域具有極高的準確率。有投資人根據中國A股市場多年的曆程,統計出當MFI指標連續兩三個月處於18以下時,將預示一場較大的行情即將展開。因此,此時介入股市就是最佳的投資時機。統計顯示,1990年以來,滬市A股MFI指標達到18以下的次數有:1994年6、7月,該指標位於16.64、16.24,大盤從325點升至2245點;2005年5、6、7月,該指標分別位於17.08、17.56、17.09,大盤從998點升至6124點;2008年12月,該指標位於15.73,大盤從1800上升至3400多點上方。從滬市有史以來的曆次大底,驗證了MFI指標判斷底部的準確性的可信度。當然,在運用該指標時,還必須關注市場人氣的低迷程度。一般而言,當該指標數月(2~3月)位於18以下時,市場人氣一定十分低迷。正應了那句股市諺語,叫“行情在絕望中產生”。

(3)技術指標MACD顯示頂部

當然,頂部的出現,技術指標也會做出反映,從滬市K線圖中可見2007年10月19日大盤創出6124點曆史高位後,MACD指標達到從未有過的高位,其中DIFF為626,DRA為550.兩天後,大盤在無法創出新高的情況下,MACD形成死叉,隨即大盤開始下跌。諸多技術指標都指明了頂部形成的不同形態,投資者隻要注意對自己經常使用的技術指標的頂部密切跟蹤分析,就不難對股市的頂部做出正確的判斷。在平衡市中,股指通常都在MACD指標的+100和-100區間運行。牛市和熊市除外。

(4)“絕望”產生底部,“歡樂”造就頂部

許多投資者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買在底部,卻未能賺到錢。其原因在於他們方法的錯誤。股市流行著這樣一句諺語:“會買的是學生,會賣的是老師”。這是投資者在市場中總結的經驗。道理很簡單,買入股票是為了賺錢,隻有賣出才能實現賺錢的目的。可是在什麼時候賣,多少錢賣就有學問了!也許有人會說,當然要賣個好價錢啦!不錯,每一個人都想在最高點賣出。但是,普通投資者是很難在最高點賣出的,能夠賣在相對的高點,就算是成功的了。

股諺雲:行情在絕望中誕生,在歡樂中死亡。當市場陷入絕望之時即是底部來臨之日;同理,市場極度興奮時就到頂了。以往投資者曾以證券營業部人數的多少來判斷股市大盤的頂部和底部,認為營業部門前的自行車無處停放的時候,股市就到了頂部;而營業部門前自行車三三兩兩,股市就差不多到底了。這種方法在前些年確實管用。現如今許多人都通過網上交易,到證券營業部去的人大大減少,老方法自然落伍了。但是,老方法反映的現象的背後正是本質,即當交易極度萎縮跌無可跌時,市場的底部就到了;而交易異常火爆乃至都興奮不已時,頂部也就到了。正是“熊途末路牛影現,牛氣衝天熊必來。”

§§第四章 操作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