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首寫於清明時節悼念亡妻的愛情詩。蘇軾19歲與王弗結婚,夫妻琴瑟調和,恩恩愛愛。沒想到十年後王弗亡故,歸葬於家鄉。妻故十年後,在密州做官的蘇軾在清明時節夢見了亡妻。生者與死者雖然幽冥永隔,卻“不思量,自難忘”。特別是夢中夫妻相顧無言的情景,令人感動。
寒食上塚【宋】楊萬裏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隻愁餘。
這是楊萬裏清明上墳祭奠時的感受。重點渲染了上墳的路上那淒涼之景。那孤零零的破屋,那危橋,都給人無依無靠的感覺。所以“隻愁餘”。
清明【宋】黃庭堅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塚隻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黃庭堅,字山穀,號山穀道人。北宋書法家、文學家。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其詩、書、畫號稱“三絕”,與當時蘇東坡齊名,人稱“蘇黃”。曾與秦觀、張耒、晁補之遊蘇軾之門,號稱“蘇門四學士”。著有《山穀集》。
由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價值。雖然不論智愚高低,最後都是蓬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一樣。作者這首清明詩,立意深刻,不僅僅是憑吊亡人,更是警醒活著的人。
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此詩看似寫景,其實處處寫心境。“半出城”“收拾去”、“屬流鶯”等語句,說明清明時節,天曠地野,盡管春色宜人,卻哪有好的心情12.清明民間諺語因為清明前後是一年一度的春耕大忙時節,因此清明諺語除少數與氣象有關外,其餘多以農事耕作為內容。
清明前,去種棉。
憨到死,清明不插插穀雨。
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白首。
清明前後,點瓜種豆。
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
清明不插柳,死後變黃狗。
清明出現大頭鮭,白帶魚跟在後麵追。
清明秧子穀雨花,立夏苞穀頂呱呱。
二月清明你莫趕,三月清明你莫懶。
陰雨下了清明節,斷斷續續三個月。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
清明難得晴,穀雨難得陰。
雨打清明前,窪地好種田。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梁打一升。
清明斷雪不斷雪,穀雨斷霜不斷霜。
清明不怕晴,穀雨不怕雨。
清明無雨旱黃梅,清明有雨水黃梅。
麥怕清明霜,穀要秋來旱。
清明宜晴,穀雨宜雨。
清明有霜梅雨少。
清明刮動土,要刮四十五。
清明有霧,夏秋有雨。
清明起塵,黃土埋人。
清明暖,寒露寒。
清明響雷頭個梅。
清明霧濃,一日天晴。
清明北風十天寒,春霜結束在眼前。
清明一吹西北風,當年天旱黃風多。
清明南風,夏水較多;清明北風,夏水較少。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
清明冷,好年景。
清明淋,果果吃不成;清明晴,果果吃不贏。
清明曬幹柳,撐死老黃狗。
清明穀雨風,凍死老家公。
清明晴,鬥笠蓑衣跟背行;清明落,鬥笠蓑衣掛屋角。
穀雨文化賞析穀雨時節的詩詞歌賦多以寫景為主。由於春天馬上就要過去了,所以很多詩還夾雜了詩人感傷的情懷。
1.穀雨詩詞鑒賞漁歌子【唐】張誌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張誌和,字子同,初名龜齡。婺州全華(今浙江京華)人。唐朝肅宗時待詔翰林,後因事貶官。自號煙波釣叟。著有《玄真子》集。
西塞山:位於浙江省吳興縣西南,是一座突起在苕溪邊的大岩山。這首詞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春汛時期的釣魚山水畫。全詩色彩鮮明柔和,動靜結合,江水、青山、綠水、白鷺、桃花,一切都處於春天的迷蒙煙雨中,意境優美,用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父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
台城【唐】韋莊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裏堤。
韋莊(836~910),字端己,杜陵(今長安市)人,是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唐朝花間派詞人,詞風清麗,有《浣花詞》流存。曾任前蜀宰相,諡文靖。
台城,舊址在今江蘇南京市雞鳴山南,本是三國時代吳國的後苑城,東晉成帝時改建。這首詩從頭到尾采取側麵烘托的手法,著意造成一種夢幻式的情調氣氛,讓讀者透過這層隱約的感情帷幕去體味作者的感慨。
“無情”、“依舊”,通貫全篇寫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鳥與堤柳;“最是”二字,突出強調了堤柳的“無情”和詩人的感傷悵惘。
滁州西澗【唐】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是一首山水詩的名篇,也是韋應物的代表作之一。詩寫於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詩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間。滁州就是今天的安徽滁州市,西澗在滁州城西郊野。這首詩寫的是詩人春遊西澗賞景和晚雨野渡所見,表露出其恬淡的胸襟。
題壁詩【宋】史微穀雨初晴綠漲溝,落花流水共浮浮。
東風莫掃榆錢去,為買殘春更少留。
這首詩說的是穀雨一過夏天就來了,希望生機盎然的春天多停留一會兒。
吳歌【清】蔡雲神祠別館聚遊人,穀雨看花局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