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異常極端天氣事件頻發(1 / 1)

隨著人類活動造成的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全球氣候變暖正在使大陸地區,尤其是中高緯度地區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區降水則日益減少。地球上特別是有些地區出現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厄爾尼諾、幹旱、洪澇、雷暴、冰雹、風暴、高溫天氣和沙塵暴等)的頻率與強度正不斷增加。

2007年8月7日,世界氣象組織和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專門委員會聯合發布的報告指出,全球持續變暖已經是毫無疑問的趨勢,同時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在過去50年中不斷增加,特別是暴雨和熱浪變得更加頻繁。報告預測,未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很可能將更加頻繁地發生。

2007年,世界許多地區都出現了創紀錄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亞洲地區、英國、莫桑比克、蘇丹和烏拉圭等地都遭遇了曆史上罕見的暴雨和洪水,馬爾代夫受到巨浪和洪水侵襲,阿拉伯海自有記載以來的第一個颶風“古努”登陸阿曼,歐洲北部遭遇強烈風暴,東南歐洲出現了持續超過40攝氏度的高溫天氣,南美洲的智利和阿根廷則遭遇了極其少見的嚴寒和暴風雪。

隨著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趨勢的加劇,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增強,區域降水和河川徑流變化波動明顯增大,直接導致幹旱災害發生頻率升高,重、特大旱災年份增多,生態惡化,災害損失加重。

2008年,素來高溫炎熱的沙特阿拉伯經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在首都利雅得早晚氣溫降至零攝氏度左右,北部的拉夫哈、泰布克等地區最低氣溫達到零下7攝氏度,幷出現了當地罕見的霜凍、降雪和樹掛等現象。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峰會期間,德國著名的非政府環保組織“德國觀察”在會上發表的報告強調了極端氣候現象對各國的影響。報告說,1990年至2008年,緬甸、孟加拉國和洪都拉斯是受極端氣候現象影響最嚴重的3個國家。有關研究是根據近年來熱浪、颶風、洪水等在各國或地區的發生頻率來進行的。

2009年12月8日,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雅羅在哥本哈根發布了“2009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報告指出,最近10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熱的10年。報告說,氣候變化,尤其是氣溫上升會引發極端氣候現象,包括颶風、洪水、幹旱、暴雪、熱浪、寒潮等,這些極端氣候現象10年來不斷出現在世界各地。2009年,極端氣候現象在南非、澳大利亞和南亞出現的頻率超過了以往。

2009年8月9日早上6點09分,台灣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的原住民遭遇了滅頂之災。姚茂雄永生也難忘那恐怖的一刻。突然間,一聲巨響在姚茂林身後響起。海拔1000多米的獻肚山頃刻崩塌。落石隨後擊中了前麵的兩座小山坡,頃刻間,泥石流向狹長河穀裏的小林村衝了過去。小林村約200間房舍、464名村民被泥石流吞噬。當時,姚茂雄正和四十名鄉親在逃跑。“我們回頭一看,那三個山頭崩塌了,隨之而來的泥石流衝向了我們身後200多米遠的第10鄰到第18鄰。那些房子就好像是紙做的一樣,被泥石流撕得粉碎,直到被掩埋。”

原來的小林村村莊周圍山巒翠綠,村上有一條最繁華的“忠義街”。但水災過後,後山那片原本秀麗的山巒,如今已崩裂了一大塊,光禿禿的。崩塌而下的土石,讓整個村莊變成了一片爛泥石堆,村子的最高處的兩間孤零零的民宅得以幸存。僅存的兩間民宅中,一間是姚茂雄的母親家。正是這間房子救了他們一家和一些村民的命。

2009年8月22日,是台灣“八八水災”過後的第14天。按照當地習俗,這天是小林村罹難村民的二七法會。當天上午,台灣領導人馬英九再次來到小林村,參加當地村民的二七超度法會。幸存的小林村民、從外地趕回的親朋好友,數百人跪在斷裂的路麵上,不斷呼喊著親人的魂靈。400多個牌位前,金紙的灰燼帶著白煙輕輕飄散,卻帶不走小林村民的傷痛。

台風“莫拉克”引發的“八八水災”,重創台灣南部。台灣災害應變中心8月21日上午公布的傷亡統計顯示,不包括幾近滅村的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與六龜鄉新開部落,全台已有153人死亡、464人失蹤、45人受傷。此外,小林村474人被埋,新開部落32人被埋。為悼念遇難者,台灣“行政院”決定,從8月22日至24日的3天裏,全台灣降半旗致哀。

2007年9月20日15時,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就“科學應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與網民在線交流。他指出全球變暖的趨勢是要持續下去的,引發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要增多的,強度也是會增大的。老百姓首先要麵臨的問題就是如何去適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怎麼樣采取有效的方法去預防。其次就是如何從我做起來節約能源的消耗,減少向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排放來減緩全球氣候變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