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抓住了這個有價值的發現,決心繼續自己的試驗,發明一種傳播聲音的機器。他的試驗起初受到了電學界一些專家的否定,認為這是一種奇思怪想,不符合電學常識,指責這是一種幻想。貝爾重新開始試驗,調整了每個電報振動器,安裝了導線,添置了送話器和接收器。試驗的過程是艱難的,接收器無論怎麼設法調節,收到的聲音都很微弱,貝爾並沒有灰心,猛然想到了音箱,如果利用音箱共鳴的原理,接收器收到的聲音就清晰了。又經過多次努力,世界上第一部電話機就誕生了。
電話的發明,受到了科學界和人們的普遍重視,對於人類的通訊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貝爾作為一個生物學的研究者,成為電話的發明家,這要歸功於他的跨學科研究的成功。如果不是貝爾對於生理學的了解,以及他把握住實驗裝置振動發出的微弱的聲音這種契機,是不會發明電話的。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所謂的努力需要智慧,需要用心,而不是一味的“努力”和用“蠻力”。這需要把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起來,進行思維對接和知識互補,從而找出成功的捷徑。
每個人都想找到成功的捷徑,成功的捷徑在哪裏?就在於豐富的知識、敏銳的洞察力和對於機會的把握。沒有豐富的知識,就不會有大成功。許多優秀的成功人士,其實不僅在本行業獨領風騷,在其他行業也是佼佼者。比如,蘇步青不僅是著名的數學家,而且還是一位頗有建樹的詩人。霍金不僅是20世紀傑出的天體物理學家,也是一位哲學家,他的著作《時間簡史》裏對於時間的論述、宇宙的構成,其實談的也是哲學問題。
拐點成功
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仍然一無所獲;經過努力拚搏,麵對的是失敗和挫折。這時候正是人生的拐點,抓住拐點就握住了命運的韁繩。
中國知名的房地產企業碧桂園的領頭人楊國強,是廣東順德北人,自幼家貧,17歲前未穿過鞋。曾經放牛種田、做泥水匠及建築包工頭。20來歲左右,楊國強加入鎮政府屬下的北建築工程公司,從底層做起,至20世紀90年代初,晉升為總經理。後來與多名同鄉合資將北建築工程公司買下,並成為大股東。他的房地產之路在起步即遭遇重大挫折。1992年,他低價買下順德碧江及桂山交界的大片荒地,投資建設了4000套樓房。由於樓市泡沫破裂,碧桂園隻賣出了3戶,麵對樓盤滯銷,即將破產,一籌莫展。
一次,楊國強到廣州一所私營貴族學校參觀,對於學校的規模深有感觸。有人建議他在碧桂園也興建一所貴族國際學校,吸引有錢人的兒女就讀,並以此帶動學生家屬買樓定居。於是,楊國強立即行動,在碧桂園附近興建了一所國際學校,與北京名校景山學校合作,並成為其廣東分校,一開校便吸引了旅居順德的外地商人,及當地有錢人的子女入讀。學校向每名學生收取30萬元教育儲備金,規定學生在畢業後才能取回。隨著學校的開辦,碧桂園的樓盤也一售而空,同時,通過零息融資的方法,吸納了大量的資金用於房地產開發。雖然碧桂園開設的貴族學校學費高達數十萬,但同時在順德碧桂園旁邊辦起了免費學校“國華紀念中學”,資助窮困學生。在校內的一塊石碑上寫道:“我不忍看天地之間仍有可塑之才因貧窮而隱失於草莽,為胸有珠璣者不因貧窮而失學,不因貧窮而失誌,方有辦學事教之念。”
人生的失望不是絕望,挫折不是止步不前的理由。在人生的轉折關頭,我們要學會“拐點成功”,想方設法,多方麵拓展事業。楊國強麵臨房地產市場的泡沫,事業受挫,大量資金投入房地產無法回籠。在人生的拐點時刻,他靈機一動,投資教育事業,興辦了一所貴族學校,獨辟蹊徑,反而走出了事業的低穀。
拐點中隱含著成功,低穀期也孕育高峰期。隻是一般人總是把低穀看做低穀,把拐點看做絕境,因而沒有走出困境,與成功擦肩而過。
邊緣性成功
古希臘的著名哲學家芝諾,是埃利亞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多個著名的悖論,對於古希臘的認識論思想產生了影響。一次,一位學生問芝諾:“老師,您的知識比我的知識多許多倍,可是你為什麼總是對自己的解答有疑問呢?”芝諾在桌上畫了一大一小兩個圓圈,並指著這兩個圓圈說:“人的知識就好比一個圓圈,圓圈裏麵是已知的,圓圈外麵是未知的。大圓圈代表我的知識,小圓圈代表你們的知識。這兩個圓圈的外麵就是你們和我無知的部分。大圓圈的周長比小圓圈長,因此,我不知道的知識比你們多;小圓圈的周長短,所以你們的疑問就比較少。你知道得越多,圓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這就是我為什麼常常懷疑自己的原因。”芝諾把知識比做圓圈,生動地揭示了有知與無知的辯證關係。
知識越多,思考的問題就越多,就越認識到自己的無知,也就更加謙虛了。反而,一個人的學問越少,也許就越自以為是,有了一點知識就喜歡到處賣弄。
由此可見,知識給人們認識世界提供了一個界點,提供了一個“邊緣”,利用這個邊緣或者突破邊緣,就是走向成功的捷徑。
所謂的“邊緣”,不僅是指某一門類知識的邊緣,而且延伸開來,也應當包括不同門類的知識。比如數學和哲學、物理和數學、哲學和藝術、建築和藝術等都存在著邊緣性的接觸。畢達哥拉斯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和數學家。他認為數是世界的本源,是宇宙的基本模式,體現了萬物和諧的根本精神。他對數學做了許多研究,發現了勾股玄定理,將自然數區分為奇數、偶數、素數等。他用數解釋宇宙中的一切存在物,認為數為宇宙提供了一個模型,數量和形狀決定一切自然物體的形式。數是一切事物的總根源,有了數,才有幾何學上的點,有了點才有線麵和立體,有了立體才有火、氣、水、土這四種元素,從而構成萬物,所以數在物之先,由此推斷自然界的一切現象和規律都是由數決定的,都必須服從數的關係。
正是在數學和哲學的邊緣,畢達哥拉斯建立起了他的哲學體係,提出了世界觀和宇宙生成理論。實際上,許多知識都有相通之處,隻有掌握了更多的知識才能給我們的成功提供可靠的保證,並且潛在地幫助我們走向成功之路。世間不存在無用的知識,某些知識即使一時沒有用處,但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它總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適當的時候,給我們提供幫助,甚至決定我們的命運走向。
在現在社會分工日益精細、知識門類眾多的時代,邊緣性的學科對於人們的成功有著巨大的幫助作用和啟迪意義。隨著社會的發展,分工越來越精細,不僅需要我們具有專門的知識,而且在邊緣性領域取得成功,隻有知識多樣化,才會對成功有所幫助。
交叉式成功
馬化騰在談起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時說道:“他是我的偶像,也是幾乎所有認識的朋友心目中敬重的商業領袖。他完美地把科技和藝術結合,創造了世界上最優雅的產品,不僅留下了市值最高的公司,更留下了人們對他深深的懷念。我們還能再崇拜誰呢?”
人們在評價喬布斯時,指出他不僅是蘋果公司的創始人,而且涉獵豐富的知識領域。網上說他是“商界貝多芬、IT業拿破侖、創新教父、理想戰士……這些都是貼在蘋果前CEO喬布斯身上的標簽。喬布斯不僅是CEO,還是首席創新、產品總監,但同時也是一名藝術家,他的音樂品位在產品發布中展露無遺,他還是一名書法、禪修愛好者”。
現代社會,技術創新需要深入到最廣泛的消費者中,具有自身的“靈魂”。喬布斯告訴了人們一個“秘訣”:“蘋果與其他計算機公司最大區別在於一直設法嫁接藝術與科學,其團隊擁有人類學、藝術、曆史、詩歌等人文教育背景。對創新者而言,這種無形、一時未必收效的資產,最終會讓‘象牙塔’中的科學走進大眾,讓冰冷的技術與消費者親密接觸,並反過來深遠影響其他產業。”美國《新聞周刊》認為,喬布斯不僅創造了讓公司賺錢的各種產品,也改變了個人電腦、音樂、好萊塢影視等多種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