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把握成功永遠進取(2 / 3)

黃光裕一手打造的國美電器,從3萬多元起家,發展到如此空前的規模,是他奮鬥的結果。黃光裕曾說:“有些人創業的時候可能為了掙錢,有些人可能是為了做一番事業,然後呢,要做到盡可能做大,一有機會絕對要出擊,我屬於這一種。”正是靠著這種性格他成功了。可是,在成功後,他沒有看到變數,沒有謹慎行事,卻在事業的巔峰時期轟然坍塌,讓人深思。處於成功的漩渦之中,他曾是縱橫商海呼風喚雨的風雲人物,在波譎雲詭的資本市場裏,得心應手,氣勢如虹,怎麼想得到幾個月後會鋃鐺入獄呢?如果能夠提前預知一些變數,那麼他一定會小心謹慎、主動應對、防患於未然。然而,這一切已是後話,也隻能作為人生的教訓了。

《詩經·小雅》道:“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意思是小心謹慎,如同處於深淵邊緣,如同走在薄冰上一樣。告誡人們行事要極為謹慎,存有戒心。成功之後更加要謹慎小心,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古代的聖賢之言,是智慧的結晶,經曆了千百年的考驗,一句話就使我們終身受益,千萬不敢忽視。

成功改變了人們的位置,增加了成功者的高度,加之所處的位置變了,角度變了,可能模糊了視線。所以反應遲鈍了,感覺麻木了。尤其還會出現一種遮蔽性思維,大腦對於某些信息是排斥和反對的,形成信息堵塞。而這些信息恰恰是事關前途命運的大事。經過對於成功者的研究,成功的逆轉大多是這樣的。拿破侖的滑鐵盧之役、希特勒在歐洲戰場的不可一世到慘敗,難道不是這樣逆轉的嗎?

人啊,最容易失敗的時候,就是成功以後;最聰明的時候,就是麵臨危險的時候。圍繞著你的人都順從著你、都說著逢迎的話、都做著諂媚的事情。偶有真言,也被滔滔假話給淹沒了,怎麼能不失敗呢?

做大的時候,要看到小;做成的時候,要看到敗;站得高,要看到低;順境時,要看到逆境。不要讓成功的慣性衝垮了苦心營建的堤壩,不要讓成功的花環變作失敗的象征。

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人常說富不過三代,這就是變化的結果。所以我們要不斷地調整自己,修正自己。

譽滿天下,謗亦隨之

成功之後,就站到了聚光燈下,你的成功被放大,你的缺點也被放大;你的成績廣為人知,你的缺憾也讓人們津津樂道。包括你的曆史、你的隱私、你的缺點都被放到了顯微鏡下。

範曾是著名的書畫家和國學家,在國內外頗有影響。錢鍾書評價範曾道:“畫品居上之上,化人現身外身。”然而,在巨大的成功麵前,對他有不同看法的也大有人在。某收藏家在報紙上用隱晦的方式評價道:有一位經常在電視、報紙上大談哲學國學、古典文學、書畫藝術的所謂的大紅大紫的書畫名家,其實也有過度包裝之嫌。這位名家其實才能平平,他的中國畫人物畫,不過是“連環畫的放大”。他畫來畫去的老子、屈原、謝靈運、蘇東坡、鍾馗、李時珍等幾個古人,都有如複印式的東西,是流水線作業,不是藝術創作。人物造型大同小異,才能平平。指責他“逞能”、“炫才露己”、“虛偽”等,造成其社會評價的降低及精神痛苦。

在盛名之下,遭到這樣的攻擊,範曾自然氣憤,於是,對簿公堂,索賠名譽損失費500萬元。範曾的繪畫也許存在某些缺點,也存在應酬之作,可是如此的評價確實應了一句古語:“譽滿天下,謗亦隨之”。雖然,法院判決被告向範曾道歉和賠償名譽損失數萬元,但是,並沒有平息,許多報道仍然接踵而至,擁護範曾者有之,擁護某收藏家者有之,範曾的名聲顯然受到損害。

成功的喜悅在攻擊麵前瞬時被衝淡了許多。在成功之後,有喜悅,有鮮花,也會有誹謗,有攻擊。麵對讚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明白自己的差距;麵對攻擊,也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因為,你的成功肯定會使人們有各種評價,也會使某些人不滿意。

多元化的社會,不同的價值觀、利益的訴求和陰暗的心理,使成功者接受了成功之外更多的考驗。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社會上什麼樣的人都有。有靠依傍成功者生存者、有罵名人出名者、有靠打官司出名者,不一而舉。作為成功者,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正確麵對種種遭遇,不管事態如何,不變的應當是追求事業的進取心。讚揚也罷、批評也罷、誹謗也罷,以平常心待之。不要被讚揚所陶醉,更不要被誹謗攻擊所傷害,所打倒。任由他攻擊誹謗,千萬不要把精力耗在這種無聊的事情上,這恰恰會中了圈套,影響甚至毀了事業。

郭德綱的相聲很受百姓的歡迎,德雲社相聲演出場場爆滿,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然而,他也飽受了成功之後的煩惱。媒體時時對他小題大做和圍攻,有人批評他的相聲是下三濫的惡俗藝術。甚至有人說:“現在郭德綱在網上鬧那麼多事情,在道德在倫理上出現這麼多問題,我搞不懂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他?”郭德綱對此回答道:“楚河兩岸硝煙障,從來暗箭起同行。觀棋不語真君子,大人何必小雞腸。你且揚威修棧道,我自低言度陳倉。堪歎人生終有老,莫叫無才笑江郎。”他終於明白:“世上沒有一種人和一種藝術形式被所有人都認可。作為公眾人物,站得位置越高越容易招致罵名。很多人往往是罵人罵著玩兒,純屬發泄,不罵你也要罵別人。誰人前不被罵,誰背後不罵人呢?老天都是公平的,罵我的人也有人罵你,我們不必糾結於誰罵誰的問題上。罵著罵著我也就習慣了。”

有些人經過艱難的奮鬥,好不容易取得了成功。可是,心理素質差,經受不住社會挑剔的目光,在別人的非議、嘲諷、攻擊和謾罵當中失去了自己。他們在意別人的評價,對別人的攻擊耿耿於懷,不能放下,糾纏於別人對於他的言論和態度上,把寶貴的時間和有限的精力都白白浪費在與事業無關的事情上。所謂殺敵一萬,自損440八千。在費盡千辛萬苦取得成功之後,卻在人言麵前被打倒了,成功僅僅是曇花一現而已。馬雲道:“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可惜很多人都死在了明天的晚上。”成功者應當是不論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的人,是堅持走到最後的人。

成功者要有自知之明,也要有知人之明。在別人的評價中不要沾沾自喜,也不要妄自菲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把讚揚當做鼓勵,把批評當做激勵。不要因別人的攻擊和誹謗而改變了奮鬥目標,不要讓別人改變了自己。要懂得自己的角色和事業,要在人生的舞台上做最出色的自己。

成功之後,更要有雅量。要聽掌聲,也要習慣罵聲。這就是現實社會。既然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掌聲罵聲都是對於你成功的肯定,都是和你的成功伴隨而生的。世上不會有不被人指責和罵的成功者,除非他的成功不被人注意。

成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生永遠走在路上,不會有終點。既然選擇了奮鬥,那麼就要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成功者麵對的是過去,保持成功麵對的是今天和未來。成功之日,也就是新的開始。成功之後,生活對於成功者的要求更高,挑戰更高。

甄子丹是著名的武術家、國際功夫巨星。他從20世紀80年代進入影壇開始,參加了數十部電影的拍攝。甄子丹的功夫很有速度感覺,很有爆發力。先後參加過袁和平、徐克、張藝謀導演的電影。2007年擔當主演、監製、動作導演的電影《導火線》,片中場麵火爆,動作更是拳拳到肉,看得讓人熱血沸騰。特別是由他主演的影片《葉問》上映後,不但票房過億元,口碑也很好。甄子丹的電影具有自己的風格,動作幹淨利落,淩厲迅猛,爆發力強,充滿力度與視覺觀賞性,一時間事業到達頂峰,他成為與成龍、李連傑並列的演員。找他拍片的導演、片商紛紛而至,應接不暇。似乎隻要是他拍的電影票房就有保證。

然而,在人們的充滿期待中,甄子丹接連主演的影片《武俠》、《關雲長》票房都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褒貶不一。轉眼之間,峰回路轉,冰火兩重天,他的事業又處於平緩狀態。

為什麼呢?因為人們對於他充滿了期待,對他的要求就高了。他的電影、風格、動作,人們看多了勢必會產生審美疲勞,就要求他突破自己,不斷創新。另外,人們對他由包容和欣賞的態度,也轉向了挑剔的態度,這就要求他的電影更加精致、更加滿足人們的欣賞趣味。

沒有一勞永逸的成功,成功者注定是要不斷走下去的,當你走不下去的時候,就被人超越了。成功的榮耀不知不覺就減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