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生存常識課(1)(1 / 3)

第1天低調做人:聰明的人不炫耀,愚蠢的人呱呱叫

到了不熟悉的新環境,請你隱藏起自己的鋒芒,“低調”是此時的防身秘訣。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課程理念

北大人文社會學院課程指出,生活中,很多人因為言語太過鋒芒而得罪旁人,有些人會因為行動太過鋒芒而遭人妒忌。無論得罪了誰,還是被誰妒忌,都是在為自己的人生增添阻力。如果你周圍充滿了阻力,那麼,你無論做什麼,都寸步難行。

我們所生存的現實環境,迫使人們認識到處世所必須的經驗:出頭鳥難做,容易被槍打;出頭的椽子也難做,容易糟爛。所以,要想更好地生存,更好地立足於社會,低調是最好的防身之術,它可以讓你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唐朝大將郭子儀,位高權重,享盡榮華富貴。他一生之所以能朝廷上混得有頭有臉,就得益於他的低調。

郭子儀心裏一直明白,自己的功勞越大,麻煩就越大。就是當朝皇帝代宗,也會因為自己的聲望與地位,對自己有所顧忌。為此,他處處謹慎小心,以求保全自己。每次代宗給他加官晉爵,他都會推辭再三,實在推辭不過,才勉強接受。

郭子儀爵封汾陽王,王府建在首都長安的親仁裏。汾陽王府自落成後,每天都是府門大開,任憑人們自由地進進出出,而郭子儀為了避嫌卻不允許府中的人對此進行幹涉。

有一次,郭子儀帳下的一名將軍要調到外地任職,前來向他辭行。他知道,郭子儀的府中百無禁忌,就一直走進了內宅。這時候,恰巧他看到郭子儀的夫人與愛女正在梳妝打扮,而王爺郭子儀正在一旁侍奉她們,她們一會兒往王爺要毛巾,一會兒讓他去端水,使喚王爺,就好像使喚仆人一般。這位將軍當時根本不敢譏笑郭子儀,回到家之後,他禁不住將這件事情說給了他的家人,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沒過幾天,整個京城的人都將這件事情當成笑話去議論。郭子儀聽了倒沒覺得什麼,他的幾個兒子聽了,卻覺得太丟王爺的麵子了,便決定對王爺提出建議。

他們相約一起來找父親,要他下令,像其他的王府一般,關起大門,不讓閑雜人等出入。郭子儀聽罷哈哈一笑,幾個兒子看到父親並不在意此事,就埋怨父親說:“父王你功業顯赫,普天下的人都敬重您,可您自己卻不尊重自己,無論什麼人,您都讓他們隨意進入內宅,即便是商朝的賢相伊尹、漢朝的大將霍光也無法做到像您這樣。”

郭子儀聽了這些話,收斂了笑容,對他的兒子們語重心長地說:“我敞開門,任人進岀,不是為了追求浮名虛譽,而是為了自保,為了保全我們全家的性命。”

兒子們聽了感到十分驚訝,忙問其中的道理。

郭子儀歎了一口氣,說道:“你們僅僅看到郭家的顯赫,沒有看到這聲勢隨時有喪失的危險。我爵封汾陽王,往前走,再沒有更為大的富貴可以求了。月盈而蝕,盛極而衰,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人們常說要急流勇退。可是眼下朝廷要用我,怎肯讓我歸隱,再說,即使歸隱,也找不到一塊能容納我們郭府一千餘口人的隱居地方啊。可以說,我現在是,進不得也退不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家緊閉大門,不與外麵來往,隻要有一個人與我們郭家結下仇怨,誣陷我們對朝廷懷有二心,就必然會有專門落井下石、妒害賢能的小人從中添油加醋,製造冤案,那時,我們郭家的九族老小都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郭子儀之所以讓府門敞開,是因為他深知官場險惡,擁有高遠的政治眼光,又有一定的德性修養,善於忍受各種複雜的政治環境。所以,即便是在功勳卓著的日子中,他也時時做好了準備應付可能發生的危險。

中國自古崇尚中庸之道,有才能的人往往會受人排擠和誹謗。所以,一個聰明的人,處於複雜的環境中,一定要懂得低調,不要過於顯露自己的才華,在堅守自身誌向的同時,要學會隱忍,多以低調的姿態和態度去為人處事。凡事講求“花宜半開,酒宜微醉”,低調做人,收斂鋒芒,這是做人的一種大智慧。

第2天為“底線”設防:防人之心不可無,聽其言再觀其行

別百分之百地相信別人所說的話,人心隔肚皮,再怎麼一見如故、掏心掏肺,都請保留5%~10%的防人之心,聽其言之後還要觀其行。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社會學課程理念

北大人文社會學院社會學課程指出,這個世界從來都不缺滔滔不絕的言論家,卻總是缺乏實幹者。這告誡我們,在處事時,對方再怎麼與你一見如故,都要給自己的心理設置“防線”,不可以百分之百地相信別人所說的話,聽其言後再觀其行,這樣才能更真實地認清對方的人品和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