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家庭成員相處藝術課(2)(2 / 3)

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裏麵怎能不甜。

——雨果(北大人文社會學院課程引用名言)

父母與孩子因為生活時代的不同,難免會有代溝。生活中,要想與孩子和諧交流溝通,就要學會用“愛心”搭建溝通的平台。一般來說,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並不是以多取勝,而是以質取勝。繁忙的父母要建立和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不需要24小時全陪,隻要你會創造和把握黃金時間,就會有好的效果。比如,你每周至少一次,每次不少於30分鍾的親子活動,就可以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交流環境。

2.教育孩子的過程是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也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但是如果我們將與孩子相處的時間都變成“黃金時間”的話,那麼,這個過程就是一段愉快而值得回憶的美好時光。無論是閱讀的啟蒙,還是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無論是挫折教育,還是孩子教育的關鍵期,都具有無法估量的重要價值。

3.要與孩子和諧相處,就要避免錯誤的家教模式:嘮叨式、數落式、訓斥式、打罵式、達標式(給孩子的學習規定一個標準)、疲勞式(額外增加的學習時間及內容)、包辦式、陪讀式、催促式、愁眉苦臉式等等。

第357天有事沒事,常回家看看

想念是虛無的,隻有你真正做了,想念才能被稱其為想念,愛才是實實在在的真愛。

——北大人文社會學院課程理念

要讓人生不留遺憾,就要及時行孝,而行孝的最好方式,便是要常回家看看。現實生活中,多數人都會以“忙”為借口和托辭,用“將來有時間我會好好陪父母的!”等理由來將你的“孝道”一直延續到不可知的“未來”,等到父母離開的那一天,才追悔莫及,後悔不已。

其實我們的心理也明白,無論怎樣的“忙”,都是你自私的借口和逞強的托辭。你的這種做法隻會讓父母越來越傷心,越來越蒼老。所以,無論你是一名大學生,還是一個忙碌的職場人士,還是成功的商人,都不要忘記“常回家看看”。因為,在老人的眼中,能與自己最親近的人在一起才最可貴的,那種快樂並非是金錢可以買到的。所以,趁你的父母還健在,那就有事沒事,常回家看看吧。當然,與父母相聚時,我們還應該做到以下的這些事:

1.為父母做一碗粥

當我們回到了久違的家裏,看著漸漸衰老的父母,心裏自然有一絲酸楚。這個時候,我們不妨為父母烹飪一碗精心調配的粥。當吃著這碗粥,你的父母一定會想起你年少時的樣子,這樣,會讓老人心中體會到一絲溫情和暖意。

2.多和父母聊聊天

回到家裏,我們不要再忙碌與父母無關的事情,而是應當和父母坐在一起聊聊天,說說你最近的情況,關心下父母的生活和健康。通過聊天,父母不僅會感到他們存在的價值,還要讓他們感到年輕人的心裏始終裝著他們,這樣長期堅持下來,父母的心靈就會產生莫大的慰藉。

3.為父母過一次貼心的生日

無論我們的工作如何忙碌,有一天我們必須趕回家裏,那就是“父母的生日”。當然,為父母過生日並非說兩句祝福、大擺一桌這麼簡單。給父母過生日,我們一定要投其所好。如果父母喜歡遊山玩水,那就送他一次旅遊;如果父母身體欠安,那就送他兩張保健卡;如果父母喜歡熱鬧,那就飯店裏訂上一桌,一大家子其樂融融……總之,無論用什麼方式,你一定要做到:父母生日那天及時趕回家裏。否則,你有多麼好的慶祝方法都無濟於事。

第358天培養孩子健康的心靈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

——《格言聯璧》(北大人文社會學院課程引用名言)

在家庭中,再年幼的孩子都需要父母以平等、民主、尊重的原則去看待,而不是事事幫助他準備齊全、設想周到、剝奪他的快樂。這是培養孩子健康心靈的基礎。要知道,成長是一條單行道,父母一定要學會珍惜,要學會用愛心、用智能去發掘孩子的興趣,為他們保留一份童真。

除此之外,要培養孩子健康的心靈,還需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1.在與孩子相處時,我們最好不要站著,居高臨下與他說話,一定要蹲下身,和孩子站在同一視線,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如此才能夠真正地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