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容星橋逝世紀念冊》(2 / 2)

這是對容星橋一生比較全麵的陳述,雖較簡括而仍可彌補過去辛亥革命史書之不足(《辛亥革命詞典》即因資料欠缺而未收容星橋)。紀念冊中所收訃聞雲:“先考諱開字達景號星橋容府君,痛於中華民國二十二年五月七日辰時壽終滬寓正寢。溯生於前清同治四年四月十八日寅時,享壽六十有九歲。”這是核定容氏生卒年月最可靠的依據。從訃聞還可知道,星橋妻為關月英,有八子:啟兆、啟文、啟泰(早亡)、啟祥、啟榮、啟雄、啟恩、啟東;三女:希韞、慕韞、筱韞;孫:應騏、應熙、應熊、應驊、應騫、應驄、應駒、應章;孫女:應鸞、應鳴、應廉、應莊。訃聞上沒有應萸母女名字,這是因為其父啟東為星橋最小的兒子,當時在北平清華大學生物係任助教,尚未結婚之故也。現今星橋後裔已成香港一個很大的家族,與關、孫等具有戚誼、世誼的家族關係相當緊密,應萸曾撰文對此有所論述,頗多史學新義。啟東學有所成,曾任香港崇基學院院長,深受師生敬愛,惜已逝世多年。1995年春夏之交,我與內人曾隨應萸參加其母壽宴,本來是一般生日(非逢十大壽),卻坐滿幾十桌,而且大多是容、關、孫姓族人,蓋借此機會大團聚也。啟東夫人已成年齡最大的健在長輩,雖然已有80多歲,但仍耳聰目明,步履矯捷,從容周旋應對於眾多親友之間,誠屬大家風範也。

訃聞所述星橋身世平實可信,紀念冊所收各界題詞亦可佐證其曆史地位。如林森:“哲人其萎”,蔣中正:“道範昭垂”,汪兆銘:“誌堅行卓”。胡漢民題詞更為切實:“民國舊勳,不慕祿爵;在其子孫,舉成於學”(集字隸書)。“舉成於學”蓋讚其家教有方,後裔大多致力於科技、教育也。唐紹儀題象讚:“於維我公,卓犖不群,海軍宿將,負姿特英。鄉飲鄉射,息影怡情。慈祥在抱,為善不矜。同遊異國,締交有年。荔園雅集,歡若平生。曾幾何時,遽失老成。失此良友,潸然涕零。”唐自稱“同學弟”,因係同鄉而當年又同為留美幼童,故題詞更為情真意切。

但訃聞所述黃克強參與漢口自立軍起義一事則無可查考,因有關黃興的各種論著及已發現的文獻資料均無此記載。而且黃興是在赴日留學以後才認識孫中山,此前又從未參加過興中會,怎麼會在1899年被孫派到漢口舉義?由此可見,雖親屬所發訃聞,亦難免誤記先人事跡。星橋子女大多是科技人才,亦有繼父業經商者,專攻史學者則有待於訃聞發布數十年後之應萸,故此誤或係出於星橋老年回憶疏失,訃聞執筆者無暇作精詳考訂所致。治史之事難矣哉!尚望應萸繼續廣搜博采,將能寫出更為詳盡信實的乃祖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