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勾線?”尹福聽了,摸不著頭腦。
光緒引眾人來到屋內,此時隆裕、瑾妃也已驚醒,正簌簌發抖。光緒指著牆上說:“就是這支飛鏢!”
尹福上前取下飛鏢,鏢頭插著一張紙箋,上麵墨跡未幹,寫著一首五言詩:
日落宮影斜,
亡魂紫氣歇。
一孤曲未盡,
人鬼幾代孽!
署名是:臂聖張策
李瑞東擠上前細看,說道:“這是一首藏頭詩,分明是‘日亡一人’,不知何意?”
尹福道:“莫非是直隸香河縣通臂拳高手張策到了!”
慈禧疑疑惑惑地問:“誰是張策?”
尹福回答:“這個張策可是個響當當的武林高手,他字秀林,比我小20多歲,是直隸香河縣馬神廟人,他的始祖張信忠是漢軍旗人,早年隨清軍入關,定居於馬神廟。張家是武林世家,世代習武,屬北少林派。張策幼時就跟其父練武,學習燕青拳,神力過人,十來歲時就能將幾十斤重的生牛皮一腳踢上房去。以後他在北京通縣大運河邊遇到通臂拳專家王占春,王占春代師授藝,張策深曉通臂拳大義,已到登峰造極地步。他又拜楊氏太極拳始祖楊露禪之子楊健侯為師學習太極拳,蹤跡所至,聲譽大振!”
李瑞東接著讚道:“據說他發功時,蠅子落在手上都飛不起來。他輕功卓越,蹲在玻璃燈罩上而燈罩完好無損。他能空手擊人於數丈開外,有‘鐵鞋銅臂東方大俠’之稱,又有‘通臂猿’、‘臂聖’的讚譽……”
慈禧喜上眉梢,說:“世上竟有這樣奇妙的武術家,快將他請來為我護駕!”
尹福道:“他身懷傲骨,一生棲身布衣之巷,隱匿山水之間,北走關外,南行齊魯,有跡於燕趙之地,從未與官宦皇家往來,也未跨進王府朱門半步,隻是不知他為何到了這貫市?”
李瑞東疑惑不解地說:“張策為人忠厚坦直,不甚通文墨,不喜歡張名賣姓,他怎麼能寫出這種藏頭詩呢?又怎會署下綽號和姓名呢?這裏麵有文章。”
光緒道:“這飛鏢的功夫真是驚天動地,在這漆黑的屋裏,這線又是如此之細,若沒有上等功力,不會如此百發百中,我不是尚武之人,但見到這真實情景,我算是心服口服了。”
慈禧不悅,轉身來到院內,正逢馬玉昆將軍和慶王、肅王、端王幾個王爺進院,慈禧指著地上那護衛的屍首,問:“這是誰家的護衛?”
崔玉貴上前瞧了瞧,回答:“是秋太監的屬下。”
慈禧惡狠狠踢了那護衛屍身一腳:“拉出去喂狼,真是財迷心竅!”
幾個兵丁拖著護衛的屍身出院去了。
慈禧聲色俱厲地說:“不管是誰的護衛,以後統由尹福管帶。”
李蓮英趁饑湊上來說:“咱們這裏雖然兵馬不多,但各營兵弁都有,各有各的管帶。……”
慈禧不假思索地說:“傳諭下去:隨扈人馬兵丁,所有武員,不論官階;所有武弁。不論何營;一律由馬玉昆將軍節製。違者立斬,亂者先斬後奏!”
慈禧見天色微明,便命令之:“傳渝下去,現在啟程,隊伍不要拉得太長。”
兩宮離了貫市,冒雨前進。細雨霏霏,撩得人涼嗖嗖的。那在大道正北的明十三陵,雖被淡淡的煙霧籠罩著,倒還綽約可見。無奈進入山路,風雨愈緊,上千人似落湯雞,兩宮乘坐的車頂上到處漏水,騎馬的人畏縮一團,穀道崎嘔,山岫層深,有詩日:
雨裏青螺路百盤,秦雲西望怯長安。
騾車委頓三分路,狂馬悲鳴幾百旋。
貫市遲喝膏梁粥,明陵飽飲亂風酣。
深宮空鎖亡國恨,始信人間行路難。
行近南口,正值正午,雨勢傾盆,山道陰險。這時,走在最前頭的秋太監首先發現路旁古槐上吊著一個人。近前一看,是一個兵丁的屍首,赤身裸體,渾身凍得死灰一般顏色。
眾人見了,個個心驚肉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