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用自信主宰命運(1 / 2)

人的命運都是由自己主宰的,你的人生道路是否平坦,前途是否一片光明,都在你的一念之間。正確、全麵地評價自己,培養自我意識,對人生以後的道路十分重要。

自我意識是意識的形成之一,是區別於社會意識的人類意識形成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指人類對於自身與周圍的人和物,以及與環境的因果關係的一種認識。包括自我觀察、評價、體驗、監督、教育、控製等形式。給自己一個正確的評價,才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正確的定位。而一經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感興趣的職業,就要全心全意的投入進去,傾注自己的全部熱忱,努力做出成績來。

任何人在其成長道路上,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免不了要經受各種困難的考驗。否則,他就成不了才。正如中國有句古話所說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正惟其如此,自古以來,人們都把一個人能吃苦看做是其成才的一個基本前提條件。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孟子就說過:“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為祖國爭得榮譽的體育健兒,沒有一個不是經過多年的摔打捶練,賽前的刻苦拚搏,吃盡苦頭,流盡汗水才取得來之不易的成就。古語講得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此話雖有些極端片麵之處,但是不無道理,對一個人的成長不無借鑒意義。

鄧亞萍是丘壇的“大姐大”。在我國,這個名字更是婦孺皆知。她打起乒乓球來就像一隻“猛虎”。

的確,鄧亞萍在我國乒壇,乃至世界乒壇上已是名聲大噪。自她1986 年13 歲那年拿到第一個全國乒乓球錦標賽冠軍開始,到1997 年5 月的第四十四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短短的11 年間,她一共在各種全國性和世界性乒乓球大賽中拿到153 個冠軍,其中尤其從1989 年入選國家隊到1997 年的第四十四屆乒乓球錦標賽,這9 年的曆史最為輝煌,僅在世界級別最高的奧運會、世界杯賽和世界錦標賽這三大比賽中,就獨自一人獲得18塊金牌,並且還是國際體壇上惟一一個曾三次接受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為其親自授獎的運動員。這不但在中國乒壇,而且在世界乒壇史上都寫下了光彩的一筆。

鄧亞萍的成長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她4 歲時便表現了一個“鐵娃”的本色,平時拚拚打打從不哭鬧,並且玩什麼都格外專注。這一切被在河南鄭州市體委任乒乓球教練的父親看在眼裏,喜在心頭,認定她是一塊搞體育的好料。於是,父親便“就地取材”,精心地培養自己的愛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