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親對他們這樣的來說是最快最便捷的路了。
官媒手裏還正好有這麼兩個人。
兩個都是捐的官,但都不是京官,隻是因故暫時留在京裏,想在京裏找媳婦。而在京裏呢,又實在找不著什麼合適的。
她想起一個人選,琢磨一下,隻怕不成。
在京裏的,想找老婆的人,也有。
但是,那人找的是填房,續弦。
那人是前頭老婆死了,現在想續娶一房。家底倒是雄厚,手裏也把著一點兒實權。
但最大的問題是,這人已經三十九啦——如果算虛歲,那就已經四十一了,過了不惑之年了!
榮王妃和她那侄女兒就算再愛慕富貴,也不能就找這麼一門親吧?
那人的大兒子隻怕都有這個賀姑娘大了。
官媒覺得榮王府這活兒實在不該攬,但是攤到她頭上躲也躲不掉。
她索性心一橫,明天就把這麼幾個人寫紙上給榮王妃挑挑。她要一個都挑不中,自己就趁機下台,說自己實在沒那個本事,請榮王妃另請高明好了,她可不趟這灘渾水了。別回來媒沒做成,反而壞了自己名聲砸了招牌。
正琢磨這事兒,這官媒婆的嫂子來了,老姑嫂兩個坐下來說了幾句閑話,就把榮王府的事兒拿出來當了談資。
她嫂子笑了:“這門第懸殊一步登天的人也有啊,遠的不說,就說這宜郡王妃,那可是個天生好命的,被宜郡王給看上了,立馬飛上枝頭變鳳凰,聽說現在兒子都生了?嘖嘖,人比人氣死人哪。”
“那能一樣嘛。”官媒婆撇嘴說:“我遠遠見過一眼宜郡王妃,人家那相貌,那品格兒,做個郡王妃綽綽有餘,宜郡王倒是個有眼光的,這種事兒下手就得快,好姑娘可不會長長久久的待在那兒等你去挑的,慢一慢,隻怕就成了別人的老婆,那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
“可不是。那這賀姑娘呢,你見過嗎?”
官媒婆搖頭:“沒見過,但是我打聽過了,家裏沒什麼拿得出手的人物,他爹,還有叔伯們,都隻能幹些芝麻綠豆樣的閑差,都不在京裏。榮王妃也不可能給她出多厚的嫁妝。榮王爺和王妃早不恩愛了,絕對不會下力氣提攜什麼內侄女婿。”
“那姑娘自己呢?要是個天仙美人兒,也好辦啊。”
“美個屁。”官媒婆搖頭:“我找榮王府相熟的人問了,這姑娘高顴骨,方下巴,腳還大,倒沒有什麼殘缺,可也不怎麼漂亮。”
她嫂子也跟著泄了氣:“那可是要啥沒啥啊。”
官媒婆第二天又上了一趟榮王府,把她手裏的資源跟榮王妃這麼一說,果然京外的兩個被榮王妃毫不客氣的否決了。
她可不是聖母老白花,一心為侄女兒著想。她接這個侄女兒進京,一開始就是為了鞏固自己在王府的地位。現在眼看不行了,得把她往外聘嫁,那也不能白白嫁出去,得對自己有用,對女兒將來有用才行。
要是讓她嫁遠了,將來還能頂得上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