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不要在浮躁中越陷越深(1 / 2)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像熱鍋上的螞蟻,跳來跳去,追求這樣,追求那樣,他們的心從來就沒有平靜過,總是那樣的急促、浮躁。人應該踏踏實實地生活,一步一個腳印,這樣的生活,從容而又充實。

浮躁是一種衝動性、情緒性、盲動性相交織的社會心理,它與艱苦創業、腳踏實地、勵精圖治、公平競爭是相對立的。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人人都可能有過浮躁的心理,不必大驚小怪;但當浮躁嚴重到使人隨波逐流、盲目行動時,就是一種病了。

下麵這個小故事能讓我們理解什麼叫浮躁。

曾國藩是中國曆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時候的天賦並不高。

有一天他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不知重複讀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簷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覆去地讀那篇文章。

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麼書?”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賊人是很聰明,可能比曾先生還要聰明,但是他隻能成為賊,甚至還不是一個合格的賊,原因是他太浮躁。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常犯浮躁的毛病。他們做事情往往既無準備,又無計劃,隻憑腦子一熱、興頭一來就動手去幹。他們不是循序漸進地穩步向前,而是恨不得一鍬挖成一眼井,一口吃成胖子。結果呢,必然是事與願違,欲速不達。有些人,他們看到一部文學作品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就想學文學創作;看到電腦專業在科研中應用廣泛,就想學電腦技術;看到外語在對外交往中起重要作用,又想學外語……由於他們對學習的長時間性、艱巨性缺乏應有的認識和思想準備,隻想“速成”,一旦遇到困難,便失去信心,打退堂鼓,最後哪一門也沒學成。

成功需要一個過程,欲速則不達。

古代有一個年輕人想學劍法,於是他拜一位當時武術界最有名氣的老者為師。老者把一套劍法傳授給他,並叮囑他要刻苦練習。

一天,年輕人問老者:“我照這樣練習,需要多久才能夠成功呢?”老者答:“3個月。”年輕人又問:“我晚上不睡覺而練劍,需要多久才能夠成功?”老者答:“3年。”年輕人吃了一驚,繼續問道:“如果我白天黑夜都用來練劍,吃飯走路也想著練劍,又需要多久才能成功?”老者微微笑道:“30年。”

年輕人愕然……

“浮躁”在字典裏解釋為:“急躁,不沉穩。”浮躁已經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在當今中國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不少人按捺不住自己一顆驛動的心,而變得越發盲目、急躁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