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不切實際的願望會折騰你(2 / 2)

許多偉人,許多大人物,其實都不是一味守著高標準不放的人,他們往往能在降低標準中完善自己或從頭再來。為了能夠活得好一些,並時時快樂著,降低標準,有時會是我們最明智的選擇。肯不肯降低標準,有時還成了一個人能否生活下去的關鍵所在。說白了,很多人都是或病在、或倒在、或敗在、或死在這個環節上的。

貝爾納是法國著名作家,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小說和劇本,在法國影劇史上占有特別的地位。

有一次,法國一家報紙進行了一次有獎智力競賽,其中有這樣一個題目:如果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盧浮宮失火了,情況隻允許搶救出一幅畫,你會搶哪一幅?

結果在該報收到的成千上萬個答案中,貝爾納以最佳答案獲得該題的獎金。

他的回答是:“我搶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

需要追求的最佳目標不是最有價值的那個,更不是最輝煌或自己最喜歡的那個,而是最有可能實現的那個。

很多人有樹立遠大理想的勇氣,卻沒有把自己位置放低的勇氣。如果我們也敢經常對自己說“大不了回家種地去”,那麼,無論做什麼事情便較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倘能如此,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在英國的西敏寺,有一位主教的墓誌銘吸引了眾多前來憑吊懷古的人。

我年少時,意氣風發,躊躇滿誌,當時曾夢想要改變世界,但當我年事漸長,閱曆增多,我發覺自己無力改變世界,於是我縮小了範圍,決定先改變我的國家。

但這個目標還是太大了。

接著我步入了中年,無奈之餘,我將試圖改變的對象鎖定在最親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從人願,他們個個還是維持原樣。

當我垂垂老矣,我終於頓悟了一些事:我應該先改變自己,用以身作則的方式影響家人。

若我能先當家人的榜樣,也許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國家,再後來我甚至可能改造整個世界,誰知道呢?

但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從力所能及的目標開始。

這個墓誌銘告訴我們:在人生中,我們一開始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試著做些小事情。通過做這些小事,積累經驗,增強信心,日後才能幹些大的事情。

人人要有希望,但不要奢望,因為奢望會使人失望。世界上誰不想成功?但是當自己的能力不夠,成功的時機還不成熟時,就不要勉強去追求。

脫離自身實際的無望追求,就像吃慣了素菜的人非要去享受牛排,那油汪汪的東西固然很誘人,但真吃到自己肚裏,半生不熟的還真消化不了。

每當我們追求自己無力實現的目標時,應該捫心自問:“為什麼在如此短暫的一生中,要這般愚蠢地作踐自己,讓自己的靈魂永遠得不到安寧呢?”

心靈的呼救

有些你想要得到卻又不可能得到的東西,一味地去追求隻會給自己帶來壓力、痛苦和焦慮。這時,學會放棄是一種解脫。一個聰明的人知道自己能力和智力的邊界,知道有一些角色是自己永遠扮演不了的,因此他不會勉強地追求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