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青山綠水,農村亟待開發的是古村落的農業文化,包括挖掘紅色文化,很多曆史故事,革命故事,都可以在景區遊覽中得到發揚光大。比如我到過赤水市,到過貴州省38個貧困村之一的大同鎮民族村考察。哪裏距離紅軍“五渡赤水”(其中第一渡還不是毛主席指揮,因此傷亡慘重,被紅色文化選擇性遺忘,隻提四渡赤水)的第一渡口隔河相望。曆史上,這個地方不是很窮,但改革開放以後的多少年卻越來越窮。為什麼?以前的赤水是“幸福水”,現在卻隻剩下“青山綠水”--沒有了古代的航運業。這裏的許多鄉村文化,包括古鎮文化,都沒有人顧及。兩年前,赤水市還沒有通高速,縣城到鄉村,公路更是很差,民族村成為貧困村,村裏有的農民,十幾年都沒有到過縣城--為什麼紅軍四渡赤水的紀念館都沒有建在赤水--卻建在與赤水隔河相望的瀘州,因為紅軍的後代不可能再爬山涉水。現在完全變了,不僅赤水市有高速公路了,而且貴州省已經將赤水作為精準扶貧的重點縣市,同時將大同鎮民族村也作為省、市兩級精準扶貧的試點,政府投資幾千萬,修路--現在縣級公路已經修到山頂了。公路有了,還愁投資不來,這裏的休閑旅遊、農村旅遊、紅色旅遊正在被大力挖掘,它的附近,有幾個國家級旅遊景點,去年旅遊收入增加了50%,民族村迎來了投資的春天--冷水溝(流經民族村的山水溝溝)將變成熱水溝;我親眼看到,就在民族村的山上,正在修建全省第一家“無動力滑翔傘”訓練基地,天上是五顏六色的滑翔傘飛來飛去,山坳裏麵則是水上樂園,一個個農家樂正在營業,城裏人一有空閑就開車來了,學生們將這裏定點為戶外運動基地。現在人們已經忘記了這個村子曾經是窮山惡水,而是投資熱土!這裏的空氣質量一流,水質一流,食材一流。關鍵是還能體驗到各種文化,包括民族文化、紅色文化,一台大戲--五渡赤水--正在籌備,戲台就在民族村山下的小水庫中央。
我考察發現,中國農村,尤其是被青山綠水環抱著的山村,往往潛藏著深厚的農耕文明遺產,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曆史故事,充分挖掘這些農業文化遺產,並與鄉村旅遊相結合,很可能會出現一個個文化創意產業,它們與鄉村旅遊相結合,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潛力巨大。城裏人來農村扶貧,來農村養生,進而來山村買地,搞特色農業,人流向著農村回流,將使體驗旅遊,休閑旅遊,養生旅遊,優質天然食材開發等,成為未來的投資熱點,農民也會因此致富。
最後總結一下我總結的成功人士的實業投資經驗,它就是:要跟上國家政策,跟著成功人士,跟上創新思路,跟著貨幣超發的方向,尋覓逆周期行業,趕在時代浪潮的前頭。
什麼叫跟上國家政策?舉一個例子:我2012年發表文章批評汕頭市政府“吻增長,還是穩增長”,曾怒斥鋼鐵行業重複建設、產能嚴重過剩,必將導致極大的調整。當時非常多企業家仍然在追逐鋼鐵投資熱,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山東魏橋創業集團公司董事長張士平先生也準備投資幾個億搞鋼鐵廠。但他看了我的文章後決定下馬--當時已經投資8000萬,後來他搞了電解鋁,抓住了戰機,一舉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電解鋁加工基地,2015年實現銷售2800億元、利稅170億元、利潤130億元、自營進出口額30億美元。他是明白人,能夠看得懂國家政策巨變。及時掉頭,最終避險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