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淡定是成功人生的至高境界(3)(2 / 2)

8. 人生學會隨緣,才能活得自在

人生在世,凡事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有無盡的煩惱和憂愁。麵對這些,我們該如何麵對呢?隨緣自適,煩惱即去。就是說,要順其自然,不怨恨,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要把握機緣,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這樣煩惱就自然離去。一個人能夠真正做到萬事隨緣的話,那麼,他的內心就一定是寧靜的、愜意的和自在的。

一天,小和尚看到寺院的後院中有一片草地很是枯黃。於是就對寺院方丈說道:“這寺院荒廢,我們可以撒些草籽上去,這草地太過難看了。”

“不用著急,等你什麼時候閑下來了,可以種上去一些,草籽什麼時候都能撒。”方丈說道。

冬天過去後,方丈就送給小和尚一些草籽,交能小和尚說道:“去吧,把草籽撒在地上麵。”小和尚愉快地答應了。

一天,寺院中起風了,地上的草籽被風吹得滿地都是,小和尚很是著急:“怎麼辦呢,許多草籽都被風吹走了!”

方丈說:“完全沒關係,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了也發不了芽,你擔心什麼呢?隨性!”

就在這時候,一群小鳥飛來了,又把剛剛撒在地上的草籽吃了,小和尚驚慌地跟方丈說道:“不好了,草籽都被小鳥吃了!”

方丈不慌不忙地說道:“沒關係,草籽多,小鳥是吃不完的,你就放心吧,過不了多久,這裏一定有小草!”

小和尚對方丈的態度很不樂意,晚上睡在床上想道,這些草能不能活下去呢?一會兒,又聽到外麵響起了雷聲,一會兒又下起了大雨,他的內心更為著急了,暗暗擔心自己種了滿地的草籽到最後什麼也沒有了。

第二天早上,小和尚趕緊跑到院中一看,果然看到地上很多草籽都被大雨衝走了,就趕忙衝進方丈的行房中說道:“方丈,昨晚下了一場大雨把地上所有的草籽都衝走了,怎麼辦啊?”

方丈又一次不慌不忙地說:“完全不用著急,草籽被衝到哪裏就在哪裏發芽。隨緣吧!”

不久之後,許多青翠的草苗果然破土而出,原來沒有撒到的一些角落裏居然也長出了許多青翠的小草。

小和尚高興地對方丈說道:“太好了,我種的草長出來了!”

方丈點點頭說:“隨喜!”

隨心、隨性、隨意,就是對隨緣的最好詮釋。如果我們能夠隨緣地活著,有所求,求而得之,隨之而喜,求而不得,隨亦無憂。哪還會有什麼煩惱和痛苦可言呢?苦樂隨緣,得失隨緣,以“入世”的心態去耕耘,以“出世”的態度去收獲,這是隨緣人生的至高境界。

生活中,很多人認為“隨緣”即無所作為,聽天由命的生活狀態,是逃避問題和困難的一個理由。殊不知,隨緣並非是放棄追求,而是盡人事,聽天命,一種對生活的豁達的態度。隨緣是一種智慧,可以讓人在狂熱的環境中,依然擁有恬靜的心態和冷靜的頭腦。隨緣也是一種修養,是飽經人世滄桑,是閱盡人情經驗,是看盡人生繁華的一種頓悟。

隨緣不變,是讓人不隨便行事,因循苟且,而是隨順當前的環境因緣,從善如流。是不模糊立場,不喪失原則,通情達理,圓融做事,這樣才能夠事理相容,通達順和。

隨緣,就是讓人在不違背常理的情況下,順從自然之道。莊子妻死,他自知生死如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運行一般,既不能改變,又不可抗拒,所以他能“順天安命,鼓盆而歌”;陸賈在《新語》說:“不違天時,不奪物性。”就是告訴人們,宇宙人生都是因緣而和,緣聚則成,緣滅則散,隻要不違天時,不奪物性,則能安身立命,隨遇而安。

能夠時時隨緣的人,能夠在風雲變幻、艱難坎坷的生活中,收放自如、如魚得水;能夠在春風得意之時,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淡然的態度。萬事隨緣,是對現實正確、清醒的一種認識,是對人生徹悟之後的一種通達,是“聚散離合總歸緣”的達觀,是“閑看花開花落”的超然,是“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從容。如果你時時擁有一份隨緣之心,就會發現,生活無論是陰雲密布,還是陽光燦爛,內心總有一份超然的平靜,總有一份恬淡的灑脫和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