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山崗上的眾人都被這突生之變驚呆了,直到此刻才回過神來——再不支援隻怕全軍盡墨!我掉轉馬頭急馳下山,五千後軍已集結完畢,不用下什麼命令,當前的局勢都有目共睹。我隻咬牙抽出戰刀,大聲呐喊著縱馬往戰場馳騁飛奔,率軍衝入元軍陣中,企圖將包圍圈撕出個裂口,讓分散各處的部隊趁機聚攏。
胡應炎見預備隊來援,立即發動猛烈反撲,配合我擠壓敵軍。一麵集約圓形陣最裏麵尚未正麵接敵的步兵攀上雲梯,不管外圍戰勢如何,繼續猛攻建康,便是全死光了也力求取下城牆。
此時他的這種戰術極是正確,元軍已趁我之不備殺入陣中,分割包圍成四塊。如果在驚恐萬狀之下,命令全軍突圍,則正中元軍之計。
敵人憑借其兵馬之利,加之出城突襲得手,又值城牆和外圍兩麵夾擊,片刻就能將倉惶出逃的散兵屠殺殆盡。所以宋軍一麵固守,阻滯敵之攻勢,為組織防禦爭取時間;一麵強攻城牆,如能攻克,便有了倚靠之所,即使不能攻克,也可借機穩定軍心。此策略在當前情況下最為正確,而胡應炎應變之機在此時可謂表現得淋漓盡致。
我軍此時被分割成四個獨立戰鬥單元,士兵們曆經兩個多月不曾停歇過的實戰鍛煉,又得屢戰屢勝,麵臨突然而來的困厄卻並未傷及士氣,其戰鬥精神仍舊旺盛。他們靠著豐富的戰鬥經驗和頑強的戰鬥意誌,盡可能接近元軍所依倚的騎兵身旁,發動猛烈反攻,一時險險地守住了陣地。
在蘇墨保護下,我當先殺入敵陣。頑主極速奔跑,晃過前頭十餘名元軍戰士,一名禿頂大漢手持狼牙棒直朝我撲來。狹路相逢勇者勝,我緊盯著越來越近的敵人,高舉戰刀,使盡全身力氣狠狠劈下,把那大漢連人帶棒一劈兩半。激噴而至的滾滾鮮血,將紫金鎧甲染得一遍通紅,滿頭滿臉亦是汙穢不堪。一擊得手,我立刻將戰刀從斜掛在馬鞍上的屍首裏抽回,怒睜雙眼接著往前衝去。
前來支援的後軍沒有停歇地衝鋒,戰士們知道這是你死我活的危險時刻,絲毫不顧慮自身安危,在敵群中左衝右突,慢慢地,將四個獨立的戰鬥陣地連成一塊,終於組織起一道堅固的防守線。
胡應炎自動交出指揮權,我仍然采用他的法子,一麵強攻背後的城門,一麵命騎兵突出陣營,又將步兵排其後,發動自始自終的反撲。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我不能坐以待斃,隻有用這個法子才能維持尷尬的防線。
戰事發展到此,元軍改變了陣勢。為對付我軍近戰,元軍不斷向附近投擲火把,雖則大雨不時將火把澆滅,但持續不斷的投下,仍將戰場照得如同白晝。然後專抽人舉傘擋雨護住武器,組織強火弩、巨弓、霹靂球、突火筒等構成密集的攻擊火力圈,拚命開火阻擋我軍浪潮般的突然反撲,步兵配合遠程武器攻擊遠處不斷運動迫近我軍外露的散兵線。
高強度的激戰,時間不知不覺流逝,元軍的的銅將軍炮或是突火筒,經不停地連續射擊,即使在大雨的氣溫裏也打得滾燙而產生爆炸,反倒傷了不少自己的士兵。不過,元軍終於依仗強大的火力壓製四處突擊的敵軍部隊,很快穩住了進攻戰線。
---------------------------------
歡迎收藏、點擊、推薦《傲天下》的姊妹小說,全本架空作品《絕唱》,有關鏈接見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