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YY 是研究某地震震中距遠近時,代表區域應力場、大區域應力場或全球應力場係數
Mi 某一天內各方向震源區活動次數的總和
M 選定有特定震例的那一天各方向震源區活動的次數總和(a)區域應力場係數比較相近當QYY在同一水平上,同一方向的異常次數和發生的地震具有可比性。
(b)區域應力場係數差異較大當QYY處在不同水平上,同一方向的異常次數和發生的地震具有可比性。
這時研究該方向的異常活動次數時,就要確定在這種區域應力場係數下麵,該方向的震源區是否判震,震級是增大一點,還是減小一點。一般來講,參考震例的前兆異常區域應力場係數較小,研究的異常日區域應力場係數較大時,判震三個參數要壓縮使用,反之要擴大使用。如果作了這樣的修正後,如果沒有達到原來的判震指標,則不判震,否則就判震。判震時,對參考的震級修正基本遵循壓縮時震級偏小一點預報,擴大時震級偏大一點預報。
下麵以廊坊台站為例,假定M值為8716,那麼就可查出“stress”值,前麵的是相對區域應力場係數,後麵的是絕對區域應力場係數。
2.震中距係數判斷未來地震的遠近
儀器監測各方向震源區活動次數,一般既要考慮電磁波的幅度值,還要考慮電磁波在地下傳播時的衰減。對於一個5級左右的地震震前電磁波明顯的異常,一般要持續3-5個小時,如果這個地震距離台站遠,那麼電磁波的幅度就衰減得很厲害,儀器在不同時間段內監測的異常次數反差就大,反之就小。基於這種客觀規律,對一天內6個時間段內的異常次數作如下處理EQL(2)
EQL 未來震中距係數;
i 6個時間段內異常次數為零的個數;
∑j 全天某方向異常累加次數;
根據某方向求出的不同震中距係數和已知的震例震中距,結合QYY係數就可以大概判斷出預測的發震地點在已知震例的前方或後方,也就是未來震中距的遠近,據此可以確定交彙點的取舍。
對計算出的EQL參數考慮時,要采取綜合分析問題的方法,不要機械地使用。如參數較大應該是近震的特征,但也可能反應遠處較大的地震,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判斷近震遠震,必須要按照震級大小來劃分,而不應該機械地按照距離的遠近來劃分;參數較小應該是遠震的特征,但也可能也反應近處較小的地震,這是因為近震的小震前兆又疊加遠震地震的信息,所以要全麵考慮異常的變化綜合分析震情來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