ΔT地應力在較短時間恢複到周圍地區地應力水平的時間。ΔT的數據一般取0-5天。
對於每個震源區來講,發震之前的活動都有兩次,第一次出現,是某震源區(A)內的岩石由微破裂、小破裂發展到大破裂,在形成幾何邊界條件時,被儀器記錄到的電磁波異常。有時某個震源區這種幾何邊界條件的形成又和另外一個或幾個震源區發震時的應力邊界條件同時出現,因此往往在儀器接收到地震前兆信號出現時的當天或前、後1-5天,也有地震發生的現象出現。δ2+Δδ第二次出現,是某震源區(A)內的應力邊界條件再一次形成,地震隨之發生。這時多表現在接收到地震前兆信號出現的當天或前、後1-5天內地震發生。
2.計算地球上未來地震發震時間
按照這種研究方法,筆者首先預測了2002年6月6-8日、6月18-20日、6月29日三個地震,結果發現,預測的誤差有的僅為一天。於是筆者統計了1999年10月29日-2002年5月31日1003天儀器記錄到的異常信息,從中提取T0和TI。T0的有關參數。
利用公式(1)可以計算全球上麵大部分地震的發震時間,利用網上查詢的地震目錄,報紙、廣播公布的地震。統計的結果如下麵的。
統計時一般按照下麵的原則:
400km以遠震級在Ms4.0以上;
900km以遠震級在Ms5.0以上;
1500km以遠震級在Ms5.5以上。
個別震例除外。
計算出來的震例基本占實際發生震例的87.75%,還有12.3%的地震前兆異常沒有監測到。這是因為震源區內產生的電磁波傳播機理在球麵空間上具有方向性和盲區,西安一台監測儀器是不可能對全球範圍內5級以上所有地震的前兆異常都能監測到。
3.結論
MDCB-3、4型地震前兆監測儀可以從記錄到的電磁波異常計算未來的發震時間,這樣在預測下次周圍遠區地震的發震時間逼近時,就可依據異常的有無判斷最近1-5天是否有地震發生。
MDCB-5型臨震信息監測儀在發震之前不但能判斷未來的發震時間,還能判斷即將發震的方向,有時也能用另外一種地震的發震機理預測最近的發震時間,因此當MDCB-5型臨震信息監測儀出現之後,這種利用電磁波異常預報未來地震發震時間的研究方法不再利用,但該種研究方法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將很複雜的研究內容――未來發震時間、地點、震級,隨著時間的推移依次化簡為一個內容(發震地點)去研究,采取過去的研究成果(預測的內容)與現在的研究成果(最近1-3天儀器監測到的臨震信息)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高地震預報成功率的作用。本章節的錄用僅在於向人們介紹地震形成的一種機理和預測未來發震時間的一種方法的研究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人們的視野。
§§第六章 未來發震方向(發震地點)原子裂變式研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