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麵歸納的6種圖形特征看,一個異常日異常的出現,一般要對應其後1-2個地震,個別的對應3個地震。

1.3異常動態合成方位角

每天打印的第7張圖,它代表一天之中台站周圍各震源區活動的次數,研究每天各震源區活動的次數和該方向活動的趨勢,就可以估計哪個方向可能形成未來地震的幾何邊界條件,或者是最近幾天之內某個方向將要發生地震。

2.異常日中未來的發震方向的研究

方法和實例

研究未來發震方向有三種:一種是異常日一階差分研究方法;一種是異常日對應地震研究方法;一種是地震日對應地震日研究方法。

2.1 異常日一階差分研究方法舉例

2001年12月4日為電磁波異常日,依據該日計算出來的未來發震日期是

2002.1.10;2002.1.26;2002.2.15;2002.7.20;2002.8.19;2002.8.27

該日電磁波異常日的一階差分與數據。該圖分類屬於第4種情況,分析該圖中數據變化量的相對大小,未來發震方向可能有如下幾種可能:

(1)數值下降最大的方向可能是發震的方向,表現在315°±方向上,根據電磁波傳播途徑可能來自地下或空中方向正好相反的規律判斷(3),315°±方向還有可能是315°-180°135°的方向。

(2)NW和N兩個方向合成,可能存在一個震源區。

(3)SW和S兩個方向合成,可能存在一個震源區。

(4)NE和E兩個方向合成,可能存在一個震源區。

(5)W方向可能存在一個震源區。

依據矢量合成公式

αtg〔A×cos45÷(A×sin45+B)〕

α為計算的象限角;

A為NE、NW、SW、SE四個方向上的電壓數據;

B為E、W、S、N四個方向上的電壓數據。

合成的角度有

(1)315°或135°;

(2)336.1°;

(3)202.5°

(4)85.4°

(5)270°

這就是說,5個方向上的震源區未來都有可能發生地震。在上述計算的未來發震日期來臨之前,要密切關注臨震信息的發震方向,如果與上麵某一個方向基本重合,那麼1-2天之內該方向可能有地震發生。

在上麵6個方向上的震源區利用“電磁波異常二倍法”公式

T2TI-T0

T計算的未來發震時間;

TI電磁波異常日;

T0電磁波異常暴漲日。

對未來發震時間進行計算,結果在下麵的日期中,相繼有如下地震發生。

2.2異常日對應地震研究法舉例

這種研究方法是指在出現異常的當天遠處有地震發生。這時可以研究每日登記(即動態角度合成方位角)確定未來的發震方向。具體方法是:

看當天那個方向的震源區活動次數突然增加,其值如果大於在某個時間段內出現的最大值70%以上,或大於當月內出現的最大值80%以上,可以認為該日異常在該方向的震源區形成了下一次地震發生時的幾何邊界條件,依據該日的時間按照電磁波異常二倍法計算未來的發震時間。

如2002年6月29日的電磁波異常,當天吉林發生Ms7.2地震,青海發生Ms5.9地震。查6月份動態角度合成方位角,有如下幾個方向未來可能發生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