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說來,此書濃墨重彩地描繪馬觀適先生對母親至愛親情,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和強烈的現實意義。
“隻有愛親人的人才可能愛別人。”這是《龍馬生涯》一書對馬觀適由愛親人到愛鄉親、愛祖國與愛社會的愛的情懷的拓展與升華。
不是麼?反言之,假若一個連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愛的人怎麼可能愛萍水相逢和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呢?
正是有基於馬觀適先生對每親、對妻子與對女兒愛得深摯,方對於有求於他的鄉親和需要體恤與資助的社會愛得自然,愛得槺慨,愛得純樸。
當馬觀適先生聽說家鄉一個姓馬的鄉親高中畢業後想去美國留學深造而經濟拮據時,立刻承諾要負擔這個立誌求學的高中生在美國留學的所有費用,同時他還在百忙之中撥冗親自飛到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為其申辦留美求學的手續。有關單位居然苛刻地讓馬觀適拿出120萬美元的擔保金,並且要在他們規定的時間內彙入美國銀行。馬觀適先生回到香港後,很快籌集了120萬美元,準時彙到了美國。
當馬觀適先生看到香港有的孤寡老人無人贍養時,出資興建了一座可容納100名老人入住的安老院,並以母親馬李示聘的名字命名為“馬李示聘慈善安老院”。
當馬觀適先生得知家鄉的醫療條件比較差,鄉親們患病後得不到很好的治療時,他先是捐資750萬港幣在新會市興建了一座高八層、建築麵積8000多平米的中醫院門診大樓,隨後又拿出230萬港幣興建和改建市婦幼保健院。不久前,馬觀適先生又出資1200萬港幣,鼎力相助家鄉的中醫科研工作。
當馬觀適先生了解到家鄉的文教事業有待改善時,先後出資185萬港幣為龍泉初中和睦洲職業中學興建了教學樓。
“情是故鄉濃。”馬觀適先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回到家鄉,體察鄉親們的疾苦,廣行善舉,為家鄉的公益事業不遺餘力。他先後出巨資修建龍泉村龍馬大橋和龍東公路,興建市體育館和供鄉親們消遣遊玩的尖峰山公園以及組建新會市男女足球隊等,造福桑梓,告慰先人。
馬觀適先生成功不忘祖國,富貴切記家鄉,向至愛親朋捧上一顆滾燙的愛心。他慨然捐資,樂善好施,不為名,不圖利。他一次次謝絕新聞媒體的采訪,堅持在報紙上不留名,在廣播裏不留聲,在電視上不留影兒。
馬觀適先生正是以充溢著親情、鄉情和愛國情的愛詮釋著自己的人生,又通過其卓爾不凡的人生將愛升華到一個新的境界。
願馬觀適先生的愛心,像良種一樣播撒在中華大地,茁壯成長在千千萬萬海外華僑華人的心田。
2001.1.27於北京慈雲寺“鷹瞰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