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書海飄香歲月如歌——在山西經濟出版社成立2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 / 3)

第二時期:1996~1999年,探索上市圖書之路。

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若幹問題的決定》之後,中國走向現代化市場經濟之路已經開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洶湧,有力地推動了市場經濟理論研究,出現了許多這方麵的研究成果。在這種大背景下,第二任社長張鳳山與社委會一班人提出:圖書出版必須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不出上市書不行,不出上市書沒有出路。先後在南開大學、複旦大學、武漢大學等院校建立出版基地,開始了大規模上市圖書的艱辛探索。其標誌是市場上山西經濟出版社的圖書數量明顯增多,圖書碼洋、圖書印刷裝幀質量明顯提高,得到業界好評,在全國經濟出版社聯合體中有較高的聲譽。

與此同時,繼續重視和發揮經濟社的優勢和傳統,出版了一批好書。譬如:《知識經濟論》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孫冶方全集》(5卷)、《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獲獎論文集》、《孫冶方傳》同時推出,在經濟學界、出版界產生很大影響。

在高校教材出版方麵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啟動了《信息技術》教材的編寫修訂工作。

他們在探索上市圖書路徑方麵付出的艱辛、取得的成績,應該很好總結;為經濟社生存和發展做出的貢獻,不應忘記。

第三時期:2000~2006年,三社整合。

山西省新聞出版局進行出版體製改革,整合山西經濟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籌建山西人民出版集團(籌)。山西經濟出版社取消了法人單位,但出版業務在新聞出版總署年檢中仍以法人單位對待。我社進入新體製下改革發展探索階段。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若幹問題的決定》之後,在以崔元和同誌為首的社委會領導下,充實提高編輯隊伍素質,在兩個效益上下工夫,重點放在經濟管理類頂尖學術理論著作、旅遊文化類圖書和晉商文化類圖書上,其代表出版物是:

“首屆中國經濟學傑出貢獻獎獲得者叢書”、《鄧小平農業思想論》、《發展經濟學》、《新製度經濟學》、《農業經濟學》、《吳敬璉自選集》、《中國現階段個人收入差距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經濟史》、《農村經濟創新分析》、“當代華人經濟學家文庫”、“中國農業經濟學博士論叢”、《中國的崛起:威脅還是機遇》、“中國名聯係列”、“山西旅遊風景名勝叢書”、《畫說山西好風光》、《平遙導遊手冊》、《大寨滄桑》、《駕車自助遊山西》等。

晉商文化類圖書出版數量成倍增長:《山西票號史料》、《山西票號史》、《晉商與中國近代金融》、《明清晉商製度變遷研究》等。

這些圖書的出版,在提高編輯的策劃水平、擴大作者資源、開闊視野、增加交流、鍛煉開拓市場能力等方麵,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個階段也令人難以忘懷。

第四個時期:2007~2010年5月,二次創業。

2006年12月,山西經濟出版社從山西人民出版集團(籌)分出來,恢複法人單位,開始二次創業。2007年5月正式建立賬戶,7月召開了山西經濟出版社全體職工大會,一切從經濟社實際出發,提出了“同舟共濟求生存,開拓創新謀發展”的口號和“團結、務實、創新、進取”的社訓。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要求,社委會一班人帶領全社職工製定了三年發展規劃。發展戰略思路是:小步快跑、穩步推進,追求雙效、品牌立社,服務上帝、服務上級,走特色化、專業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