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四大以後,黨的重要領導人都認為帝國主義經濟的侵略,是造成中國經濟發展停滯的重要原因。故而隻有反帝反封建,才能使中國經濟有所發展,並且提出了許多發展經濟的主張和建議。
《發展史》第3章,在論述抗日戰爭的經濟思想時,再現了當時黨的一係列財政經濟政策,如抗日中期提出的“發展生產,開荒種地,克服經濟困難思想;鼓勵私人投資、鼓勵私人資本主義發展的思想;農業是財政經濟工作最主要的部門的思想;一切在職人員均應參加生產運動的思想;自力更生的思想;軍隊屯田政策的思想”等,這些政策思想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作者在論及我黨早期的經濟思想時,資料豐富而珍貴,有根有據。如人們非常熟悉的南泥灣屯田墾荒,就是根據1940年朱德兩次視察南泥灣後,曾寫下《論發展邊區的經濟建設》等文章,提出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決定對南泥灣實行屯田墾荒。王震旅長率三五九旅開赴南泥灣屯田開荒,發展生產,在“一把钁頭、一支槍,生產自給保衛黨中央”的口號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熱潮。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的中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黨的中心工作任務也由戰爭轉向了抓經濟建設。《發展史》從第5章起到第11章,分別論述了過渡時期的經濟思想(1949年10月~1956年9月)、開始全麵建設社會主義時期黨的經濟思想(1956年9月~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經濟思想(1966年6月~1976年10月)、在徘徊中前進時期的經濟思想(1976年10月~1978年12月)、全麵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麵時期的經濟思想(1978年12月~1982年9月)、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時期的經濟思想(1982年9月~1992年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階段的經濟思想(1992年春~1993年11月),“增訂本”論述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思想(1993年12月~1997年12月)。
《發展史》在論及黨在各個曆史時期的經濟思想時,並沒有平列,而是各有側重。特別是著重闡述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一係列經濟戰略、目標和政策、措施等。
溫故而知新,閱讀《發展史》可更加自覺地領會黨和國家一係列經濟政策思想,提高貫徹執行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自覺性。
我們黨由小到大逐步成長、逐步成熟,其經濟思想也是由點到麵、逐步發展。有經驗也有教訓,有損失更有成績,逐步成熟,全麵發展。所以,可以說《發展史》也是一部執政黨學習經濟的曆史,值得廣大黨員幹部閱讀,更值得專家學者研究。
三、建議做好續編《發展史》的文章
現在回想起來,我們在編輯《發展史》的過程中有3點遺憾:一是裝幀太簡單了,此書近1000頁,如果搞大開本、精裝,效果可能會更好;二是此書雖然有宣傳介紹,但不到位,沒有收到更好的社會宣傳效果;三是稿酬低,千字30元,還是分兩次支付,作者有點看法。當然這是由於經濟社當時的經濟拮據造成的。
此書出版已經15年了。15年來黨的經濟政策發生了很大變化,國家經濟發展又取得了偉大成就,相信山西經濟出版社有能力將此書續寫續編,在中國共產黨史書方麵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