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冀心說你們怎麼知道火器沒有在實戰中用過?雖說現階段沒有火槍還不能稱作火器軍,但我們目前需要做的僅僅是防禦。以現有唐軍裝備手龘雷火箭後戰鬥力絕對能提高好幾個檔次,足以應付周邊發生的任何危機。
李弘冀無法說服父皇以及眾臣,更沒工夫跟他們解釋,隻好由著他們繼續打造那些他認為無用的兵器,反正等到自己的鋼鐵產品量產後,這些兵器也可以外賣或配發給鄉村民團。
李弘冀等人恭送李璟及眾臣離開後便開始商討下一步的訓練計劃。
李弘冀把他前段時間抽空整理出來的士兵訓練規範、守則等小冊子交給賀鈞、李宏哲,讓他們加強對兵士的文化課教育和戰術技能訓練,等日後擴軍時使他們成為新軍的基層骨幹。
火器廠基本上不需要李弘冀再花費太多的精力,除最後配方比例一項由自己親自掌握外,其他工序都由各班組嚴格按照條例執行即可。
隨著對沿途河道的改造以及水輪的改進,眾多木製機械都充分用上了水力資源。
除火器廠內幾個加工細料的磨坊外,其他新建的“磨坊”都被一道籬笆牆圈成了一個簡易“機械廠”。
燒製的陶瓷砂輪、新打造的麻花鑽頭、圓形鋸片等安裝在磨坊內的水力輪上效果就挺好,那些木匠、鐵匠、首飾匠們高興的合不攏嘴,從未想過打磨、打孔還能用水輪帶動,連鋸子都能做成圓形用水力帶動。
圓形鋸片安裝在木匠打造的結實木架上,是按照後世木工刨鋸機式樣仿製的,隻是水力動力有限,加上使用的是皮帶傳動,稍厚、稍硬一些的木板很容易造成鋸片卡死。
提高水力動力功率隻能是加大水輪或提高水位落差,有幾處水位落差較大的磨坊正在改建中,但改用齒輪傳動就必須得有合格的鋼材。雖說黃銅也能製作效果更好,但成本太高不說主要是黃銅緊缺,否則也不會改發鐵錢這麼多年。
全鋼鐵的水輪機雖說已經設計完成,但在鋼鐵量產前隻能先使用傳統、原始的低效率木製水輪。
張萬能在水力砂輪的啟發下燒製了精巧的金剛砂砂輪片,用水力帶動切割水晶也獲得成功。用馬鬃等製作的打磨球在水力帶動下使水晶鏡片打磨、拋光快了許多,隻是損耗和廢品率也隨之增高。
工匠們在李弘冀的指導下製作的簡易“車床”,經過試運行隻能切削木頭,因鐵匠打製的車刀還不過關,切削鋼鐵時車刀很容易就崩壞。
水輪動力能省工省力提高效率,但遠沒有後世的電力控製方便,剛開始工匠們靠的是套上、取下皮帶,或者是提拉水槽中斷動力源,不方便不說套皮帶時還很容易發生事故,一不小心就會夾手、夾衣服造成損傷。
李弘冀得知後隻好采用離合器方式做動力開關,在傳動軸上加裝全封閉式的木製離合裝置,用木製操縱杆的推拉完成離合動作。
剛開始眾工匠們並不知道李弘冀的身份。李弘冀為了不讓工匠們拘謹專門告誡隨從別隨意透露他是太子的事實,與工匠們一起探討改進各種工具。
幾個老師傅並沒有把穿著短衣的李弘冀看到眼裏,對他提出的改進方案不屑一顧。倚老賣老是一方麵,從未見過、從未聽說過、知識的局限性才是主要原因。
比如木工用的鋸子,從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即公元前507年)開始,一直用了一千五百年都沒人敢把鋸子改成圓形。說不敢改可能有點冤枉他們,但說他們從來想不到、或者說從來沒去想過應該是真的。沒有電、沒有蒸汽機等動力源不是理由,石磨不就是使用水力帶動的嗎?傳說好像也是魯班發明的。
馮延魯負責的疏浚河道工程完工了,連帶青龍山和龍吉山碼頭都建成了。
馮延魯原本一才華橫溢的文學家、寫得一手好文章深得李璟賞識,喜歡他文采也就算了,閑暇時機可以飲酒作賦賞月吟詩,可李璟因為喜歡他信任他,唐吳之戰時任命他為南麵監軍使,結果因自負又不聽人勸而大敗,他拔出佩刀想要自殺被人救下。
南路軍死傷過半、糧草輜重損失殆盡,朝廷諸臣一致要求按軍法處斬陳覺馮延魯,李璟當然舍不得殺他就判他流放舒州勞動改造。
沒多久便赦免召回並任命為少府監(工部直屬負責手工業、錢幣鑄造),隨後又調任中書舍人,最後以工部侍郎出為東都(揚州)副留守。
人倒黴時喝涼水也磣牙,馮延魯上任沒多久便遇周軍南侵,窘蹙自髡、衣僧服而逃,結果途中被俘。
不過誌在一統天下的周世宗並未把馮延魯當俘虜對待,直接留在身邊任命為四品的南方事務顧問。“賜衣冠,授給事中,問江南事”,(給事中,輔助皇帝處理政務並監察六部、糾彈官吏;明時期掌侍從、諫諍、補闕、拾遺、審核、封駁詔旨,駁正百司所上奏章,監察六部諸司,彈劾百官,與禦史互為補充)。直到去年大唐戰敗、臣服周朝廷後才被放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