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羅伯特·L。索爾索,認知心理學,黃希庭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0年

[2]車文博,心理學原理,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27頁

[3]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賴其萬等譯,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6年,第251頁

[4]同[3]

[5]弗洛姆,被遺忘的語言,郭乙瑤,宋曉萍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第171頁

[6]列維,布留爾,原始思維,丁由譯,商務印書館,1987年,第119頁

[7]斯特,早期兒童心理學(英文版),第271頁

[8]Kay Redfield Jamison。情感性精神病和創造力相伴相生,摘自:往來心理世界網站。

[9]霍爾等,榮格心理學入門,馮川譯,三聯書店,1987年

[10]Westmann,Rainer,et al。Relative Effectiveness and Validity ofMood Industion Process:A Meta Analysis。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Jul-Aug 26(1)557-580,1996

[11]Gerrards Hesse,Asrtid,et al。Experimental Industions of Emotional State and their Effectiveness:A Review。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Feb85(1)55-78,1994

[12]Suler,John R。Imagery Ability and the Experience of Affect by FreeAssociative Imagery。Journal of mental imagery,Spr9(1)101-110,1985

[13]Lang,P。J。Abio-information Theory of Emotional Imagery。Psycho physiology 16,495-512,1979

[14]Lyman,Bernard。A Experiential Theory of Emotion:Agpartial outline with Implication for Reserch。Journal of Mental Imagery,Win8(4)77-86,1984

[15]魯道夫·阿恩海姆,視覺思維,滕守堯譯,光明日報出版社。1986年,第173頁

[16]同[15]

[17]艾倫·弗朗西斯,邁克爾·弗斯特,精神自診手冊,胡東霞譯,海南出版社,2000年

[18]皮亞傑,英海爾德,兒童心理學,吳福源譯,商務出版社。1986年

[19]同[5]

[20]同[9]

[21]王溢嘉,嚴曼麗,夜間風景夢:一位心理醫生談夢與人生,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1998年

[22]同[9]

[23]S。Siegel。B。S。,關愛、治療、奇跡,邵虞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9年

[24]同[23]

[25]R。G。Miltenberger。行為矯正的原理與方法,胡佩誠等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9年

[26]Richard S。Sharf。心理谘詢與治療的理論與實踐,胡佩誠等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年

[27]梁漱溟,人心與人生,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