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恥笑譏諷來不得(1 / 1)

“言多必失”,“禍從口出”已被曆史證明了它的正確性,今天依然證實著它的價值,因為現今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依然不少。

台北縣發生一起血案,蕭崇烈一家三口被殺,在警方鍥而不舍的查緝後,已宣告偵破。凶嫌鄧笑文被捕後,坦承因受經營堆高機生意的蕭崇烈“譏諷”而萌生殺機,並在行凶後擔心事情敗露,而再殺其妻女滅口。

鄧笑文說:兩個月來,死者蕭崇烈一直用話刺激他、恥笑他,並用手指著他胸前,笑他“沒什麼用”,開堆高機那麼久了,仍然是“給人請(聘雇)”,不像他自己開堆高機沒多久就當了老板。對這樣的“譏諷”,鄧笑文懷恨在心,以致使他萌生殺人泄恨之心。

據警方表示,凶嫌鄧笑文心智健全,但因為受到對方不斷的譏諷和嘲笑而殺人,這成為曆年來滅門血案的特殊案例,十分值得社會大眾警惕。

古人早有明訓:“言語傷人,勝於刀槍。”許多人常以“嘲弄”他人為樂子,比如有部分綜藝節目的主持人,戲稱未能在比賽中過關的來賓“笨”“秀逗”,或嘲笑比賽者的長相“醜”。有些雖然屬玩笑性質,但總讓人覺得不妥,畢竟“尖酸刻薄”、“有失厚道”的言事批評,會使聽者產生不悅。嚴重的,正如滅門咖案的被害人一般,遭到殺身之禍,後悔莫及。因此,古人說:“喪家亡身,言語占八分”,似有其道理,因此說話時要謹慎。

其實,言辭起衝突而萌生殺機的情況,不隻是台北會發生,其他民族亦有所聞。法國巴黎有一名“美食專欄作家”,經常在文章中特別讚譽某家餐廳,或嚴詞批評某些餐廳的菜肴。有一次,此專欄作家在專欄中說一家餐廳的菜“像豬食”的評語,以致激怒了餐廳老板。該老板事後特別再請此美食專欄作家去試吃“精致美味的佳肴”,不料美食專家吃完後嘴裏流血不止,暈倒在地,送到醫院時氣絕身亡。餐廳老板被警方逮捕收押後,坦承在飯菜裏下毒,他說:“批評我們的美食像豬食的人都該死!”這雖然叫人瞠目結舌,但也不是不可理解,可能對於這位老板來說食物的好壞就如同有生命像子女一樣,你拿他的生命或孩子開玩笑,誰能忍受呢?

事實上,不管是男人或女人都一樣,隻要被一些不中聽的話激怒,都可能會因情緒狀態失控,而口出狂言,大打出手,最後鼻青臉腫。某城鎮有兩家相鄰的飯店,因同行競爭而相忌,又因轎車被刮痕而引起言語衝突,於是兩家除了動口怒罵、動手狠捶互毆外,又用口“互咬”。結果,四十一歲的李先生鼻子被咬落於地,他忍著疼痛拾起半截鼻子,趕至醫院求救縫合,另一方是五十多歲的吳先生,也在“口齒互咬大戰”中,下巴被咬下一塊肉,鮮血濺滿臉孔和家具,也痛苦萬分地趕赴醫院縫了十多針。

上述因說話而遭到殺身之禍、或打得鼻青臉腫、咬掉下巴的實例,似乎叫人覺得不可思議,或有些好笑,不過,也讓人再次想到“喪家之身,言語占八分”。我們不能否認言語的威力是無窮的,一番喪氣話可以使人灰心沮喪,一句玩笑話就使別人對你懷恨在心,恥笑譏諷之語更是傷人傷到骨頭裏,踐踏別人自尊心之舉。如果因此而招來禍端,真是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