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人馬山(2 / 2)

仙人界轉過天象台,百步之遙,進入仙人界。該景區以眾多怪石,奇石組成,是遠眺人馬山自然天成戰陣列布、人馬熙攘的主要景點。有天書碑毅然矗立危岩之上。高6米,寬4米,碑額缺失一塊,傳說是被天狗啃掉的。神話傳說中,天書碑無字碑是鐫滿字,原是天廷玉皇大帝花園的觀賞石景,各路神仙際會,無不在賞景中品評乾坤輪回,考究碑文萬古千年的事情,往往是各有精義,流連忘返。悠閑自在慣了的天狗不識字,也不知究竟,愈見仙人附庸風雅,愈不安寧狂躁,於是偷偷地把碑上的字啃掉,還厭惡地啃掉一截碑額。玉帝知道此事,氣憤地把天狗逐出天廷,變成人馬山上的一塊頑石。被損的天書碑也隨天狗從天廷花園擲入人馬山,並點化天狗恪守這塊無字天書碑。因此景點也就有了天狗石懶洋洋地匍匐在那裏,有了“天狗看碑”和“天狗認字不端詳”的佳話。

將軍看山將軍看山是人馬山風光中罕見的奇石景觀。漢將軍頭像形狀的巨石臨危崖側立,活生生一座天然雕像,高7米,寬4米餘的將軍石臨風遠瞻神情逼真,瞪著眼,嘴裏似乎呼喊著士兵衝鋒陷陣,威嚴不可侵犯。觸景情生,遊人不僅聯想到邊徼之地,古戰場戰馬嘶鳴,刀光劍影的悲壯。“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青史良將幻化石,一身豪氣一身膽。

瀚海天象台該巨石景觀呈階梯式組合,第一層和第二層基座石光潔如砥,巨大的石塊緊緊鉗著天象台,周25米。台呈方柱體,周長15米,高5米,麵向烏龍山。登台環望,群山連綿,浪起白煙,方圓百裏山川飛來眼底,風雲雷電,暴雨驟雪,四時夢筆生花。天象台正對北極,遊河漢而捷足先至,摘星辰則妙手可得。亭午夜分,日月天光,盡攬懷中。

天書碑巨石石麵鏽蝕斑駁陸離,就像是著意打磨過一般,自然美中夾著一種神奇的魅力,如泰山壓頂般豎在碑基上,像要隨時塌下來。遊人到此不免擔心,其實不然,風吹雨打,雷霆轟擊,慣看往事千年。正是:誰說天書難識辨,我言讖緯自釋然。物華天寶載厚德,神靈在心萬物端。

驚蛇入草蟾蜍、大蟒驚蛇入草,櫛風沐雨,四季奇趣橫生,為靈山獻瑞。吉祥人馬山仙人指路,旅遊更勝一籌。

飛來石奇景位於仙人界東側崖畔,不規則的巨石徑約3米,高4.5米,天外飛來,穩穩當當置於崖頭半淩空狀態的巨石上,四周留出磨盤一樣的一圈。站在上邊拍照賞景,群山窺邊,古塞衝要,無限風光,盡在險峰。

站在仙人界近瞰,東昌春峪、雕窩墳、小總兵墓等景點曆曆在目,清晰可見。其中東昌春峪四時風光旖旎,山中鳴泉汩汩,溪流潺潺,草藥芬芳;朝暉夕陰,日月熔金。山村水郭,小橋流水人家。炊煙嫋嫋,十裏雞鳴狗叫,歸暮牛羊撒歡。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園恬靜優美,處處詩情畫意。清知縣王杜撰詩詠《東昌春峪》:“岩穀少鶯花,春光此地住。願攜素人心,采藥忘朝暮。”

天眼石呈橢圓形,巨石高約丈餘,上部自然形成酷似眼睛一樣的空洞,長約1米,山間霧氣不時從洞眼溢出,水氣日久天長因洞眼氣流作用,使巨石長滿鐵鏽紅蘚苔,如同深海珊瑚結晶,更有石縫之中生長的棘藤,輕盈地舒筋展葉,嫋娜多姿,遠遠看去,紅中滴翠,青裏泛綠,美不勝收。萬物慧眼俱有神,靈石更顯眼神奇。

鷂子眠雲鷹坐兔鷹鷂山緊連人馬山,海拔1685米,位於下水頭鄉東北,從黑駝山驅車需約40分鍾。從人馬山南側亦可上山,也可從人馬山頂直達。山勢崚嶒,山崖罅縫多棲息猛禽老鷹、鷂子。春季淩風,鷂子翻身,矯健異常,閃電般撲擊逐食山雀,歎為觀止;暮秋鷹擊長空,或振翅翱翔,或紋絲不動地安眠白雲聽風,或覓見獵物盤旋跟蹤,突然如閃電般地俯衝捕獲,為大山增添了靈動絕妙的美景。“快鷹下鞲爪觜健,壯士撫劍精神生”。“鷹坐兔”將大山風景推到極致。在神奇的鷹鷂山旅遊讓人酣醉,邊關月明清似水,難比鷹鷂枕雲眠。山鷹盤旋不去,猶如遊子魂夢流連。大山的景致能讓你童年的夢夢到中年,年輕的思戀珍藏到生命的永遠。

雕窩墳雕窩墳亦稱總兵墓,位於人馬山北麓東昌峪村東一公裏處。該地山環水繞,四圍青山合抱,為清康熙年間賜封江南廣東順德總兵劉詔之墓。墓地占地2500平方米,墓室封土前方立禦賜蛟龍碑額的功德碑。墓地前建青石牌坊,三簷石鑿,神獸滴水,並列石階闊綽。神道兩旁仿漢唐石雕石人石馬,有很高觀賞價值,為平魯古墓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