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開發鳳凰古城旅遊開發項目圍繞北固山寺廟複建和創新展開。平魯區委、區政府從全麵建設社會主義小康,調整產業結構,提升老區古城品位出發,尋找新經濟增長點和突破口,著力邊塞曆史文化的傳承和創新,2007年9月12日,決定投資1.8億元大規模重新修建北固山景區,其中寺廟複建投資6000萬元,包括城牆修複、西城門複原、古城大街整治、新建中陵街等,景區基礎設施投資1.2億元。2008年8月28日工程奠基全麵開工。千佛洞、孔廟、城隍廟等第一批複建廟宇重新在北固山半山腰原址上展現新姿。古城山色涵靜照,鳳凰展翅繞靈台。圮廢久年的北固山歲逢盛世升平,以此為開端,百廢待興,一派欣欣向榮。頂部後柁簷上觀景台按古代巡視敵樓修建,雄偉壯觀。登台放眼,觀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觀天觀地則與天地精神相往來。四麵蒼山如海,朝暉夕映,氣象萬千;俯首皆拾古城遺韻,市井怡然,浪裏白煙。拾階而上,佛光普照,瓊樓玉宇盡臻天人合一之妙,絕頂祈福,神思淩空渾然聖賢古哲之風。君行千裏賞北固,一定會讓你怡然自得,自在閑雲,流連忘返。
複建的北固山按千佛洞、顯聖頂、聚仙岩三大塊設計進行,集佛、儒、道於一山。頂峰道觀建真武閣,真武大帝塑像踏龜舞蛇。由於山勢挺拔,368級漢白玉雕欄石階自下而上直達道觀先天八卦景點。每登一步,抬頭一望,置身如在三千界,舉首還多在上人,目標始終就在眼前。八卦圖形用天然黑白大理石鑲嵌,乾坤坎離巽兌艮震無限輪回。演繹“清靜無為”、“少和寡欲”、“慈儉仁愛”真諦,教人忠孝誠謙、去惡複善、絕欲忍苦,利民愛物。道觀東闕建關帝殿、呂祖殿、三官殿,西闕建護法殿、財神殿、藥王殿。正門牌樓北極星輝耀,淩虛南天。複建後的千佛洞、真武殿為北固山廟宇之最,瑰麗壯觀的廟宇殿堂在滿山鬆柏的映襯下,流光溢彩,浮嵐生煙。晨鍾歌佛聚百鳥,暮鼓頌經引鳳凰。月中香桂薰樓台,中陵流水弄瑤琴。邊塞古城,名山名刹渾然一體。
鳳凰展翅鳳凰城築於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是大同西路軍事重地平魯衛的所在地,坐落於三山拱抱之中。築城之始,川原相度,因酷似展翅翱翔的鳳凰而得名。城池北部緊偎北固山,北城牆將該山南半部分圈於城內,北半部分作為阻敵之天然屏障,並在山頂築敵台一座,所謂“依山為固”。
東城牆自東城門迤南隨山勢斜走向上,最後收於奎星山半山坡,築角台並建樓於其上。西城牆自西城門隨小南山走勢逐漸升高,收於山,築敵台建角樓。兩山對稱相望,狀如鵬翼,憑堅固的城牆互為依托。南城牆則處於雙山夾峙當中,開南門並築月城,月城外又築關城一座。
站在城南2公裏的北嶽山上眺望古城,借勢傾斜向上的東西城牆宛若一雙鳳凰的翅膀,南關城則是鳳凰的頭部,南關門東西兩側精工鑿砌兩眼對稱的古井恰似“鳳眼”。古城形製活脫脫一隻南翔的鳳凰,因此幾百年來,一直伴隨平魯古城的另一個別稱便是“鳳凰城”。
置身北固山上,環顧連城對出的青山,俯瞰城池浪裏白煙,悠然乘鳳吹簫,駕祥雲在天闕。
鍾樓街新貌北固山南麓迤東為鍾樓街,因舊時在街中心建鍾樓閣,上懸合金鑄大鍾聲聞四達而得名。街道同東城門相接,全部為新建的清一色仿古建築。鳳凰城鎮政府大院緊依北固山麓的景區廣場,完全仿照清代縣衙格局興建,四合院大門為過廳、外建小廣場,內連天井院,正對過廳建琉璃照壁。照壁用田黃石精工雕琢鳳凰展翅翱翔形象。背麵刻鳳凰城記。所有的房屋建築全部青磚壘砌,青瓦覆頂,古色古香,莊嚴氣派。特別是登上北固山觀賞,脊瓦連波,巷陌湧浪,山水相戀,直奔眼底。大院往東,是一座富麗堂皇的牌樓,上嵌“鳳凰村”匾額,彩漆煥彩,丹書流火,燦然奪目。周圍全部是明清風格的仿古建築,形成了極具特點的仿古一條街,再現了清代隆興時期民恬物熙,商鋪林立的古城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