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初步謀劃(1 / 2)

時空變換,張景仍然抵不住那股吸力,等張景回過神,睜開雙眼一看,發現自己像第一次進入電影世界前一樣,有白色的膜擋著,這是係統的保護膜,不然張景精神體肯定進不來。而張景穿著一身布料,帶著個大帽子,一副清朝百姓的樣子。

隨著白色的膜慢慢消失,張景聽到熙熙攘攘的聲音,放眼望去是一有幾米寬的馬路,馬路兩邊是傳統木製和磚石混製的各色房屋。

不遠處更有一個市集,有不少擔著蔬菜正在叫賣,附近正好有個擺攤的在賣著包子。

“傳自天津狗不理的包子,皮薄汁多,又大又好吃。”聽著不遠處的叫賣聲,張景突然覺得肚子有點餓了,而且在現實張景就聽過狗不理包子的大名,可是卻沒有吃過,現在能夠吃到古代狗不理包子,張景還是有點興奮。

狗不理包子是一道由麵粉、豬肉等材料製作而成的小吃,始創於公元1858年(清朝鹹豐年間),為“天津三絕”之首,是中華老字號之一。至於為什麼叫狗不理包子這裏麵還有這樣一個典故。

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狗不理包子”創始人高貴友出生在直隸武清縣下朱莊(現天津市武清區)。因其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養子,取其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樣好養活。

高貴友14歲時,到天津南運河邊上的劉家蒸吃鋪做小夥計。因心靈手巧又勤學好問,加上師傅們的指點,高貴友做包子的手藝不斷長進,練就一手好活。三年滿師後高貴友獨自開了一家專營包子的小吃鋪“德聚號”。

由於高貴友手藝好,做事又十分認真,從不摻假,製作的包子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生意十分興隆。

來吃他包子的人越來越多,高貴友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一來,吃包子的人都戲稱他“狗子賣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們喊順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鋪字號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

果然狗不理包子名不虛傳,張景連吃了好幾個,這個時候像賣包子的打聽後張景知道這裏是河南開封府,電影中的道台府就在開封。

這個時候藍光突然在張景腦海中道:“宿主,係統發布了主線任務習得陳家拳並大成,獎勵3000點體驗點。”

張景這個時候開始回顧下電影的劇情:

清朝中葉,內憂外患,傳統崩潰,民生凋敝。小男孩楊露禪額頭天生肉角、相貌奇異,卻隻會吃和傻笑,大家認定他這輩子隻能混吃等死,唯獨楊母認為兒子露禪天賦異稟,將來必成大器。隨著年齡增長,露禪漸漸展現異於常人的能力——對於種種拳腳招式,過目不忘,尤其是頭頂肉角一旦被觸動,更是力大無窮,無人能敵。

但是要是常常觸動頭頂肉角其顏色會由紅轉紫到最後變黑必有性命之虞。露禪在天理教被清兵打敗後一路顛沛流離來到陳家溝——太極拳的發源地,希望學拳保命。孰料陳家拳不傳外人,所幸有長工大叔其實是陳家拳掌門陳長興總在關鍵時刻暗中指點,露禪進步神速,令村民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