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第七次海上曆險(2 / 3)

這是一項多麼了不起的業績呀!但我沒有要求把功勞通通記在我的賬上。當然嘍,首先發現敵情,並且想出這個主意,還得歸功於我的機智。

不過除了機智之外,也少不了某種偶然因素的支持。原來我事後察覺,由於當時檢點失誤,我們在四十八磅重的大炮裏,竟填進了兩倍的火藥,這樣一來,我們的炮彈就把敵人的炮彈巧妙地彈了回去,終於取得一個出乎意料卻又合乎情理的效果!

在這次的戰役中,我有著特殊的功勞,埃略特將軍為了獎賞我,要賜我一個官銜,但我卻一再謝絕了。於是他在當天晚上,邀請所有的達官要人,以最高貴的儀式舉行盛宴,來表示對我衷心的感謝,我為此也感到榮幸之至。

四、潛入西班牙軍營

我非常喜歡英國人,也很高興為英國人服務,因為他們的確是一個勇敢的民族,我於是為自己立下一條準則:決不貿然離開這個要塞,我們非得要為他們狠狠大幹一場不可!

三個星期後,我恰巧又遇到了一個效勞的好機會。在午夜一時左右,我喬裝打扮,裝作一個天主教的牧師,悄悄地溜出要塞,堂而皇之地穿過敵人的前沿陣地,進入了他們的營壘。我躲進了戴·阿爾托伯爵的帳幕,隻見他正同總司令以及其他官員討論一份計劃,企圖明天一早進攻我們的要塞,把我們的要塞徹底摧毀。我的裝扮就是我的掩護,沒有人敢擋我的駕,也沒有人敢叫我退出去,我毫無阻礙、清清楚楚地聽到了他們的計劃,刺探到他們的全部軍事活動。

後來,他們全都睡覺去了。我發覺他們整個營壘連所有的崗哨在內,全都進入了夢鄉。我立刻行動起來,把他們的大炮從二十四磅重到四十八磅重的,一共三百多門大炮,一門不漏地從炮架上卸了下來,一股腦兒地通通扔進了三公裏外的大海裏。

這可是一件最繁重的力氣活兒,因為我根本沒有一個幫手,所以說,這是我做過的最吃力的一件事。當然有件事除外,據我所聞,這件事是我的一位熟人趁我最近出門之際,認為很有必要告訴你們,他才背著我告訴你們的。那就是我曾扛著馮·托特男爵書中提到過的那門土耳其巨型大炮,泅水遊到了對岸。

話再說回來,我做完這件繁重的活兒之後,又將炮架和炮車全都集中到營壘中央,為了不讓車輪在推運過程中發出“嘎、嘎”的響聲,我在搬運這些車械時,都是雙雙夾在腋下,然後放到一個地方去的。

噢,簡直是蔚為壯觀!它們堆得非常高,至少像直布羅陀的山岩那樣透出雲表。過後,我從二十來尺深的地下,在一堵還是阿拉伯人修造的土牆中摳出一顆打火石,對著這四十磅重的鐵炮的一塊碎片輕輕那麼一叩,直冒的火星頓時點燃了火絨,那堆東西頓時就燃燒起來,我就把那堆高不可攀的車械付之一炬。啊呀,我怎麼忘了對你們說,後來我又把一切軍用物資全部投入了這個火窟。

我還是比較聰明的,事先揀了最容易著火的東西,墊好在那堆物資的下麵,所以在倏忽之間,已是火光衝天了。為了避免被懷疑,我第一個大聲叫喊起來。你們可以想象得出,整個營壘當時就陷入極度驚恐之中,大家斷定,他們的崗哨準是受了賄賂,被人收買了,讓七八個團的英軍從要塞趕來,把他們的大炮毀得一塌糊塗。

德林克沃特先生曾在他的曆史著作中,記述過這次包圍戰,他說是由於營壘失火,敵人遭到重創,但一點兒沒涉及這次失火的真正原因。當然,他本人確實也不知道這起火的真正原因。因為,盡管我單槍匹馬,經過通宵達旦的勞累,營救了直布羅陀要塞,然而戰役結束後,對於事情的經過,我沒有向任何人透露事實真相,甚至也沒有告訴埃略特將軍。

起火後,戴·阿爾托伯爵一上來就驚作一團,由他的麾下簇擁著慌忙逃走。他們一刻不停地跑,一口氣跑了十四天,一直逃回到巴黎。由於這場驚心動魄的大火,他們被搞得魂飛魄散,一連有三個月之久,他們始終神誌不清,沒法進食,隻落得奄奄一息。

五、投擲器的故事

自從我給這批英國人解圍以來,一晃兒又過了兩個月。一天早晨,我正跟埃略特將軍共進早餐,驀然間,一枚炮彈飛進屋來,掉落在餐桌上。將軍一見情況不妙,跟他的侍從沒什麼兩樣,忙不迭地從屋內逃了出去。而我呢,沒等那發炮彈爆炸,就先探手一把揪住了它,扛著直奔山岩頂上。

從那兒,我望見在海邊離敵人營壘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土墩,土墩上正黑壓壓地擠著一堆人叢,但我的肉眼卻看不清楚他們到底在幹些什麼。於是我拿了望遠鏡來幫忙,卻立刻發現是我方的兩個官員,他們一個是將軍,一個是上校。就是那天晚上跟著我一起充當偵探,在午夜潛入西班牙人的營壘中的,如今卻落入敵人的手中,剛剛被吊上了絞架,正準備被處死。

我想把炮彈扔過去,可是距離太遠,我無法將這發炮彈徒手扔出去。幸而我想到了一個妙主意,我從口袋裏掏出了一枚投擲器,先前大衛就用這玩意兒殺死了巨人歌利亞。這東西用來可得心應手了,我馬上把那枚炮彈放進了投擲器,用手這麼一甩,那炮彈便正好落到了那群敵人的人中間。它才掉到地上,立刻爆炸開來,把周圍的敵人全都炸死,唯獨我方的那兩位官員,因為被吊在半空中,僥幸死裏逃生。而飛起的炮彈的一塊碎片,恰巧打斷了絞架的柱腳,絞架馬上倒塌在地。

那兩位官員,正要追究這不期而來“天災”的發生原因,卻發現自己的身子早已碰到了結實的地麵。當發覺四周的衛兵、劊子手和其他人等全都死於非命時,他們這才互相解開那令人不舒服的繩索,然後匆匆奔到海邊,跳上西班牙人的小船,強迫兩個早已待在上麵的船員,馬上為他們把小船劃到我們的一艘大船旁邊。

沒過幾分鍾,當我正把這事的原委向埃略特將軍侃侃而談的同時,他們已經興衝衝地奔了來,經過相互傾訴和彼此慶賀之後,我們就用世界上最快樂的形式,來慶祝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先生們,我從你們的眼睛裏,觀察到你們的衷心願望,你們很想聽一下像投擲器這樣一件好寶貝,我究竟是從哪兒弄到手的。好吧,那我就給你們講一講吧!事情嘛,總是有著它的內在聯係的。你們必須知道,我本是烏利亞夫人的後代,而大衛和烏利亞夫人的關係,向來是十分曖昧的。但是,日子一長——據說這也是人之常情——皇帝陛下對待這位伯爵夫人,態度明顯地冷漠了,這是在她丈夫去世後不到三個月才發生的。

有一次,他倆為了一個舉足輕重的問題,雙方爭論不休,問題的焦點是諾亞方舟到底在哪兒造的,潮水退卻後又在哪兒停泊的。眾所周知,我的這位先祖是一個偉大的考古學家,而伯爵夫人呢,也是某個曆史協會的主席。在爭論過程中,他既擁有大多數偉人的弱點,又帶有所有小人物的缺陷,容不得半點兒反對的意見;而她呢,也有她女性的短處,認為所有的事物總是她講的有道理。一句話,雙方在感情上產生了一條裂痕。不久,兩人便分手了。

過去她不時地聽他說起那枚投擲器是件寶貝,也許是為了留作紀念,她認為有必要把它也隨身帶走。但是,還沒等她遠離自己的國家,那枚投擲器就被發現丟失了。國王的六名禦林軍,對她跟蹤追去。他們當中有一個家夥——大概想高升——因此非常的忠於職守,一直跑在了最前麵,想搶立這個頭功。伯爵夫人對那枚投擲器已經使用得非常熟練了,當他與夫人不期而遇時,夫人便對著他敲了一下子,恰恰敲在他的致命部位。他的同伴眼見他倒斃在地,也非常害怕。經過長時間的鄭重考慮,他的同伴覺得最聰明的辦法,便是把這裏發生的新情況馬上向當地有關部門告發。而伯爵夫人認為最好的方法是在途中換過馬匹,繼續她的埃及之行,因為在那兒的宮廷裏,她尚有頗負聲望的好朋友。

我想,我早已給你們講過,以前國王陛下對她是寵愛有加的,因此她為國王陛下生下了好多的子女。而在她遠走他鄉時,還帶走了一個她最寵愛的兒子。因為,她這位愛子在物產豐饒的埃及,還有好多同胞手足,她便在遺囑裏特地立下了一條款目,注明這枚赫赫有名的投擲器,應歸她這位愛子所有。它按嫡係直傳,最後就歸我所有了。

我曾經有位太曾祖父,也是這枚投擲器的繼承者,大約生活在二百五十年前。他到英國去做客,結識了一位名叫莎士比亞的作家,這位作家絕對不是一個剽竊者,但卻是個偷獵者。也許是一報還一報吧,現代的英國人、德國人,專門從他的作品裏獵取了好多素材。他當時就經常來借取這枚投擲器,在托馬斯·露西管轄的領地裏,打死了難以計數的野獸。結果這可憐的人,雖然幸免於死,但卻被投進了監獄,而我的那位祖先,卻采取了與眾不同的營救方法,讓他重見光明。

你們肯定都知道,伊麗莎白女王當時正執掌大權,在最後的幾個年頭裏,她對生活卻感到厭倦起來。什麼日常穿著啊,什麼飲食起居啊,以及種種瑣屑之事啊,等等,在她看來,都變成了生活上一個不堪忍受的苦惱。我那位祖先,不管有沒有她的代理人在場,巧妙地把樣樣事情都攬了下來,按照她的意思去做,樣樣都給她辦得稱心如意。他這一手籠絡人心的功夫,表現得如此淋漓盡致。你們可知道,他究竟是為什麼呢?就是為了讓莎士比亞重新獲得人身自由嘛!再說,女王對他本來也沒有什麼苛求!我那位正直的祖先,極其愛惜這位偉大的作家,他寧可減少自己的壽數,也要為友人添歲。

我的先生們,此外,我也敢向你們保證,伊麗莎白女王的生活,雖然是高人一等,但女王向來是很節儉的。所以她這種生活方式,得不到臣仆們的愛戴,至少在那班愛吃牛肉的家夥身上,就得不到一絲喝彩。據說直到今天為止,還有很多人對此議論紛紛的,但是,自從她有了這一新的習慣後,總共也不過活了八個半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