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來廣大地質工作者,為我省能源、農業、原材料工業及城市工程建設的需要,開展了大量的地質調查,礦產勘查和基礎地質科研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和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一、基礎地質研究
到1990年,黑龍江省1:20區域地質調查工作勝利結束,《黑龍江省區域地質誌》的編著工作也已完成;還開展了1:5萬區調、區域物探編圖、綜合和專題研究工作;在基礎地質研究方麵取得許多新成果。
1.地層古生物
前寒武係分布於雞西市西府山一帶的麻山群,取得了2539的同位素年齡值.時代為晚太古代。明確了佳木斯地區元古界的層序,特別對黑龍江群進行了研究,取得了92213的同位素年齡值,時代為中元古代;在黑龍江群中發現疑源類化石;有些學者認為黑龍江群是韌性剪切構造岩、地層構造疊置體。在海林縣新興林場原劃為誌留係的黑色板岩中發現球形疑源類化石,新建晚元古代張廣才嶺群。
黑龍江省是我國北方唯一的菊石產區,已聚集到裏阿斯期、巴柔期、巴特期和卡洛維期的菊石化石,建立了中國北方菊石帶。
新生界對全省第四紀地質及環境地質進行了研究,建立了第四紀地質年表,提出第四係下限年齡在313前。編製了全省1:100萬第四紀地質圖。對哈爾濱地區第四係進行了研究,認為下限距今4830在哈爾濱閆家崗發掘出人類頭骨殘片,距今22.370年,定名為“哈爾濱人”。在五常縣龍鳳山鄉學田村也發現古人類化石,距今約24.000年,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定名為“龍鳳山人”。
2.岩石
火山岩對不同時代及地區的火山岩采用綜合方法,進行了多方麵的研究。全省已取得火山岩同位素年齡值494個,僅顯生宙火山活動即可劃分為加裏東、華力西、印支、燕山和喜馬拉雅5個構造岩漿旋回,23個火山噴發旋回。加裏東旋回火山岩取得44518的同位素年齡值。印支旋回火山岩取得218—247313的同位素年齡值,在饒河發現具顯微鬣刺結構的科馬提岩。燕山中期火山岩取得了87—166143的同位素年齡值,由於采用“雙重填圖法”,該期火山活動劃分出23個火山群,106個噴發中心。新生代火山岩分布在5個火山噴發帶中,有8個噴發旋回,11個火山群,100座火山。在對五大連池、科洛和二克山火山進行研究中,據同位素測年等資料,五大連池火山噴發時代自130萬年前至1719—1721年;對富鉀火山岩進行了岩石學、岩石化學和地球化學的研究,並探討了岩漿形成的物化條件和演化特征。另外對鏡泊火山也進行了研究。
變質岩參加了全國變質圖的編製,首次編製了黑龍江省前寒武紀變質圖。《黑龍江省區域地質誌》進一步將全省劃分為8個變質時期,對變質岩係的岩石組合、原岩建造、變質帶、變質相、相係和變質作用類型進行了研究。對麻山群和黑龍江群的變質變形作用進行了研究。對藍閃片岩的特征及形成條件也進行了研究。
3.構造
重新劃分了全省構造單元①,即興安嶺-內蒙地槽褶皺區和興凱湖-布列亞山地塊區,又可分為6個亞一級構造單元、15個I級構造單元和29個I級構造單元;並將全省地質發展史劃分為4個階段和8個構造旋回(麻山、興東、晉寧、張廣才嶺、加裏東、華力西、印支、燕山眾用地體觀點研究地質構造,全省劃分出9個構造地層地體和18個體內次級構造單元。根據地層、火山岩和侵入岩的研究,肯定了我省印支運動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