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弘昭寫好支取文書,蓋上私印畫押後交給張虎,1個人繼續沉思。本來還想讓張虎從北直隸挖些能製炮的匠戶餘丁來,或者鐵匠也成。想了想還是作罷,現在很多眼睛都盯著他,他可不能露了馬腳。
值得1說的是馬腳,朱元璋的皇後馬氏之所以露出大腳被人笑話,不是因為她不纏足,而是她的腳真的很大。
朱弘昭至今接觸了不少女子,才發現自己錯的離譜。剛1來這個世界見李家姐妹是天足,擔心以後遇不到這樣的健全女子9爭著搶著要娶回來。
實際上他錯了,明朝的女子纏足,但和清代致殘的裹足不同。明代女子不論官宦還是底層人民,很少有對自己女兒下狠心的,因為沒必要,這事是由自家來決定的。
小腳雖美,可變形了的腳像牛蹄一樣堆成1塊,還會美嗎?而清代的裹足,則帶有行政色彩,半強製性的要求,不得不裹!
所以明朝的女子,隻是纏著布限製腳過度成長,而平時外出時又穿緊繃繃小鞋,以顯符合審美之潮流。
沒幾天,朝廷吏部和兵部下了文書給山東布政使司和山東都司,要在樂安縣設立樂安守備所。將樂安縣塘頭寨百戶所升改為樂安中千戶所,清水泊高家港巡檢司裁撤改為樂安左千戶所,樂安縣城西邊的樂安鎮巡檢司裁撤改為樂安右千戶所。
而這3個千戶所所缺兵員由樂安侯部曲補充,以孫河為中千戶,高傑為右千戶,劉良佐為左千戶。兩部文書中樂安侯部曲5個字晃瞎了知縣趙日中的1對眼珠子,這些部公可真敢往上寫!
這也沒辦法,皇帝上麵逼著,而兵部尚書黃克纘不鳥東林黨那些人,也認為朱弘昭的3千護院於朝不利,給個番號建製收為朝廷兵馬也是好的,對朝廷好,對朱弘昭也是好事,免得有人拿這3千護院做文章。
以前是朱弘昭這個樂安侯拿著樂安的稅賦養這3千護院,現在還是樂安的賦稅養這3千人,隻是省了朱弘昭這1個環節,直接由府衙司庫發放給守備所。
在高傑這幫領軍的看來,以前就是他們吃朱弘昭的飯,拿朱弘昭的錢。現在就是他們吃朝廷的飯,拿朝廷的錢。不過他們這幫人,1個個都簽了死契家奴。
當官要身世清白,奴籍是不成的。不過這裏沒在意,擺明了就是給朱弘昭這個樂安侯名正言順的軍權。
不過,守備所的掌印千戶是王敦盛,這家夥也算費盡了心思,托了不少關係才從大同鎮調出來。打通關係是1個原因,他本人跟著孫傳庭搞軍屯弄得有聲有色,政績突出也是1個原因。
這段時間朝廷裏也有不少變化,比如天啟起用曾經的老師孫承宗署理遼東,而孫承宗認為朝廷的精兵強將打沒了,應該進入戰略防守階段,以培養將領,訓練士兵為主。
同時這位孫承宗還點名和天啟要了大同鎮的孫傳庭,認為他軍屯有方。天啟皇帝則認為孫傳庭是小人,不想把這樣1個小人塞到遼鎮去。
這孫傳庭1邊和朱以溯是至交好友,1邊卻向他打小報告提防朱以溯。結果呢,朱以溯因為不懂得收買人心得罪太多被人毒死了。朱以溯這樣1個人,有什麼提防的必要?
朱以溯死前,東路軍將因軍功升了1次,沒有孫傳庭的份。朱以溯死後,大同諸將被李墨軒砍掉近半,東路各將又升了1次,還是沒有孫傳庭的份。可想而知,天啟有多麼的不喜歡孫傳庭,甚至可以用厭惡來形容。
可他最終還是答應了孫承宗,因為孫承宗告訴他,如果孫傳庭軍屯屯的好,遼餉可以降下去,甚至可以停下遼餉。
誰也不知道,曆史上沒有去過遼鎮的孫傳庭這時候去了遼鎮,又蒙孫承宗看重,會引發什麼樣的風暴。至於被孫成宗當接班人培養的袁崇煥,孫傳庭在1邊立著,他袁崇煥還能不能成為孫承宗的接班人?
袁崇煥所依仗的不過就是和遼係軍頭很硬的關係,而孫傳庭呢?論手段兩人一起在孫承宗手下效力,袁崇煥可以拉攏人手,孫傳庭就會幹看著?
現在整個大同鎮都被東路出來的軍將控製,趙率教掛著總兵官的名頭徹底被架空。而這幫軍將隻服4個人,首先就是朱以溯,其次就是孫傳庭、劉時敏和朱弘昭。
朱以溯帶給他們1身的榮華富貴,朱以溯又作為他們這1係的頭被人毒死,可恩情不能不還。而且朱以溯的死,也是為他們這個振興衛所製的集體而死的,而他們又被朱弘昭指揮過,順理成章將會對朱以溯的感激轉移到朱弘昭身上。
同時劉時敏和孫傳庭又是朱弘昭的師傅,所以他們看來他們都是被1家子人栽培起來的,而朱弘昭就是唯一的繼承人,都認定自己早晚會有機會為朱弘昭效力報恩。
所以孫傳庭在遼鎮,也是有根基的,就是不拉攏遼鎮軍頭,隻要從大同鎮調一些兵馬過去,壓過袁崇煥不是多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