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人肉盾牌(2 / 3)

很多人都認為當今聖明,是下麵的人勾結才做下那麼1檔子惡心的事情。今夜,他們將會伸張正義,這正是每1個讀書人的良知、本份所在。

空蕩蕩的承天門上,掛著1排排燈籠,不見幾人,正中隻有1張大椅,朱弘昭斜掛素白披風裹著小公主,身旁孟弘略戴著麵具負手站立,閻應元拄著帆布傘。

他的這麵傘上麵6部5寺蓋了正堂大印,是他的榮耀所在。傘在手,閻應元出入各部衙門無須通報,更不需要批準。

5座金水橋上,黑壓壓的士子湧來,緩緩前進靠近承天門。

“學生有冤情!”

顧夢麟仰頭看著朱弘昭,腳步蹣跚上前,雙膝跪倒叩首。

“有坦克就好了……”

朱弘昭挑挑眉,低聲嘀咕一聲。

“君父?”

閻應元沒聽清,躬身詢問。

朱弘昭搖搖頭道:“今夜,朕9與他們比比耐心。”

說罷,閉目,呼吸綿長。

嘎吱……

承天門打開,趙儀拂塵抱在懷裏闊步而出,兩名宦官挑著燈籠隨行。

黑夜中看不清多少人,趙儀隻看見1對對的眸子折射著燈輝,抖抖拂塵,聲音清朗:“諸位學子不專心治學,反倒非法聚集誹謗朝廷,煽動人心,致使京中不安,宮中不安。爾等意欲何為?眼中還有無《大明律》?真以為《大明律》治不得爾等!”

“學生冤枉!”

顧夢麟再叩首,長呼。

“我等冤枉!”

近3千學子下跪,光1個非法聚集,就能扒了他們的皮!誰敢承認自己是非法聚集?誰敢承認自己是誹謗朝政?誰又敢承認煽動人心?

皇帝殺了很多人,都是按著《大明律》在殺!按著《大明律》來殺,整個大明真沒幾個能活命。

按著《大明律》來說,對貪汙等罪行有著細致而嚴酷的條律,比如有貪汙公款類型的,如監守自盜4貫,充軍;枉法貪贓達8貫,絞!不枉法而貪贓1百2貫內,杖1百流放3千裏;過1百2貫,絞!

不枉法貪贓很好理解,那就是收人好處在權職內給對方方便。簡簡單單的幾句話,涵蓋範圍之廣又不失嚴密,懲罰之狠,可見《大明律》之風采。

對其他方麵也深刻貫徹著朱元璋的意誌,那就是以農為本,以國為本。

例如東林書院當時的評擊朝政,萬曆皇帝是不敢殺,沒心思去殺。若真按著大明律來殺,東林書院講學的,聽講都跑不了。

在大明,隻有農、工、軍3個身份的人有參議政策的權力。尤其是士子和商人,朱元璋防的很緊。他寧願百忙之中抽空與目不識丁的軍戶、民戶討論政策妥當與否,也不願意聽,也不會給士子、商人議政的權力。

就有人不信邪,國初時1個趙姓士子上疏提議,腦袋在南京城牆上掛了很久很久。士人玩弄文字善於鼓動,商人心思利己,這就是朱元璋的思維。在他看來,讓這兩種人議政,所提的政策看著再光偉正,本質上也是利於士人、商人的。

利於這些人,換個層麵來說不就是在挖國朝的牆角?

所以,為了杜絕這些人挖朝廷的牆角,《大明律》專門做了防範。

晉南大鹽商家族出身的張4維,這個人被評價為4維不張張4維,4維是忠孝信義4種能維持社會安穩的道德體係。自己當首輔,在任期間兩個兒子考中進士犯了潛在規矩;弟弟是大鹽商操持家業;丈人王家又是邊塞軍隊執掌者,走私生意做的很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