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虎丘大會(2 / 3)

北方輿論更是認為真龍南遷,地脈轉移才導致的1係列災難,將天災歸結於皇帝南巡身上。這還是受控的北方輿論,南方的輿論更不用說了。

9差給皇帝扣上楊廣的帽子,英武歸英武,禍害起來更是有過之而不及!

張溥振臂高呼,蘇州南北士子雲集,人人佩劍。

虎丘洗劍池中,滿是1口口劍。

虎丘高十八丈的斜塔下,張溥正式改組應社,改為複社。

他不情願改名,可不得不改。應社吞並各社,他已經壓不住了,再不順應人心改名,應社9完了。

複社,有興複國朝強盛、興複文化的含義,另1個意思很簡單,就是多數,是複合的1個社,是各社合並後的統稱——複社。

“朕乏了。”

朱弘昭起身,將複道下懸掛的竹籃提上來,看著3條魚,走了。

曹化淳給玩的正高興的朱慈燃打眼色,朱慈燃反應過來,起身蹦蹦跳跳追上朱弘昭,兩手拉著朱弘昭左臂搖晃著。

揉著小家夥腦袋,朱弘昭對跟上來的曹化淳道:“問問孟弘略,他的行社、聯社在哪裏?”

“奴婢遵旨。”

侍從司內部傳著密折,袁樞看向顧夢麟:“麟士兄,張溥這位天如先生,好大的口氣,以天為字?”

顧夢麟滿頭是汗:“袁司正,下官確實不知此事。”

他握著折子的手在抖,一串串親朋好友的名字羅列其上,他害怕。

“最好不知,太倉張家完了。”

袁樞想不明白,張溥是江南世家子弟,怎麼9如此瘋狂?

這種事情一般是找貧寒出身的名士來幹,張溥這是給張家惹禍!張家這個千年望族,完了。

他不清楚,可顧夢麟清楚,張溥對張家毫無1點感情,有的隻有仇恨,是這種仇恨激勵著張溥走到了這1步。

張溥是個偏執的人,是個意誌頑強的人,也是個天真的人。

張家在張溥父親這1輩人斷層,沒有在官場有領袖人物。於是張溥的大伯將尤姓表弟列入族譜,這位表弟就是前南京工部尚書張輔之。張輔之需要張家根深蒂固的士林影響力和人脈,張家缺張輔之的官帽子。

合則兩利,可損失的是張溥這一係。他家3萬兩的家產被張輔之侵占,他父親打官司打了十幾年,活活拖死,鬱鬱而亡。

張溥更是小妾生的,族裏人看不起他,這年頭罵人小妾生的基本上和雜種沒區別。張輔之的仆人更是欺負到門上,指著張溥的臉罵‘雜種也想有出息’這類話。

於是,張溥搞出了7錄7焚、張溥嗜學兩個典故。

張溥遭此侮辱,回到寒舍劃開手心血灑書櫃,立誌1雪其恥,也為家仇宿怨,便勤奮好學,讀書必手抄,抄後讀過即焚去,如此反複7遍,直到背下為止。冬天手凍裂,以熱水浸暖繼續再練。後來他把自己的讀書室名為“7錄齋”,自己的著作也題名為《7錄齋集》。

他家在太倉西城,他邀請南城的張采同學,相互砥礪。1個號西銘先生,1個號南郭先生,同在太倉城西的婁江河心島上與各方名士探討,又被稱為婁東2張。

他在文學方麵,推崇前、後7子的理論,主張複古,反對公安、竟陵兩派逃避現實,隻寫湖光山色、細聞瑣事的風格。但他在提倡興複古學的同時,又以務實為號召,後來又加上尚武,與前、後7子單純追求形式、模擬古人有所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