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突如其來的坍塌(1 / 2)

於是,常委會就出現了陳浩最不想看到的一幕,市委書記常雲龍,常務副市長鍾立,宣傳部部長杜敬萍,政法委書記柴明澤,市委秘書長李佳聰,副市長鄭誌宏,副市長王偉共7人投了讚成票,以一票之差,金山市政府通過了建立跨江大橋的議案。

在常委會上敗下陣來的陳浩,並不擔心,這座橋並不是金山市一個市的問題,還牽涉到了子揚市,隻要子揚市還沒鬆口,就還有希望。

金山市市委通過了建設跨江大橋的議案之後,立刻就傳了出去,鍾立接到的第一個電話,竟然是來自燕趙省的許榮傑,這是他一點都沒想到的。

許榮傑在電話裏對鍾立進行了很高的表揚,搞得鍾立都有點不好意思了。鍾立跟許榮傑之間,還是有一份感情在那裏的,鍾立很想知道為什麼這次走馬換將中,許榮傑被平調了,最終還是沒能問的出口,很多事情,問多了反而不好。

同樣,僅僅隔了一天,陳浩又被罵了一頓,可是還是什麼話都說不出來,金山市財政富餘了,他也沒有十足的理由去反對,如果扯皮,反而會被人反感,加快常委投讚成票,還真是有苦說不出,很是難受。

更讓他難受的還在後麵,就在金山市委宣布了建設跨江大橋的決議之後,鍾立接到了白小白的電話,子揚市的決議也通過了,白小白在鍾立的幫助下,終於做通了徐峰的工作,徐峰一點頭,下麵的事情就需要白小白跟吳小南聯手去做了,很多問題因為金山市經濟的發展迎刃而解,因為聚隆集團提出了在跨江大橋建立之後,將所有的塑料顆粒生產企業搬遷到子揚市,如果真的是這樣,子揚市將多上一份大禮,因為聚隆集團的總部在金山市,所以稅收全部上繳了金山市,如果能搬過來,子揚市的稅收將提高一個檔次,到時候,也是一份政績啊。

1997年7月8日,就在香港回歸一周之後,金山市和子揚市在省委常務副省長馬其東的參與下,簽訂了聯合建立跨江大橋的合同。並且邀請國家副主席海明煒給跨江大橋命名,海明煒副主席大筆一揮,寫了“揚山大橋”四個字。

一件一直記掛在兩市老百姓心頭的大事就這樣解決了,誰也沒想到,是一場暗流湧動的政治鬥爭促進了揚山大橋的建立,揚山大橋通車以後,兩市之間的交通將更加便捷,蘇南到蘇北的過江通道又多了一個選擇,早就該建立起來的一座橋,偏偏因為官員狹隘的思想拖了這麼久,實在是說不過去。

但是對鍾立來說,雖然是一場難得的勝利,卻高興不起來,因為他知道,跨江大橋一建起來,也就意味著對方在明麵上的鬥爭失敗了,下一場血腥的暗流也會接踵而至,敵人被逼到了絕地上,該使用暴力手段了。

就在揚山大橋建立的新聞發出去之後,金山市市委市政府接到省委通知,國務院總理何誌中將於近日調研金山市。

金山市經濟井噴式的發展,引起了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何誌中總理多次在國務院工作會議上點名讚揚了金山市市委班子,並號召全國欠發達地級市向金山市學習,以金山市作為榜樣。

榜樣還真不是好當的,今天這樣的效果,隻有鍾立知道怎麼來的。

僅僅過了兩天,何誌中總理親自率領的調研團到了金山市,省委主要領導也進駐了金山市,一時之間,金山市再一次牽扯住了所有人的視線。

這次的調研團,各位聲勢浩大,不僅僅有中央的部門領導,還有好幾個省的省委書記,省長跟隨,總理推動經濟發展的決心真的很大,可是誰能想到,總理的調研,讓鍾立吃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啞巴虧,也讓鍾立看清了對方的背後,到底有些什麼人。

調研團一行,首先考察了揚山大橋的指揮部,指揮部還沒完全建設好,但是總理還是站在江邊上,發出了感慨,多少年來長江一直是天塹,如今京南已經有了兩座長江大橋,現在正在規劃第三座,加上現在準備中的揚山大橋,長江天塹在國家的發展中已經不足為懼了。

鍾立跟在大部隊後麵,心裏也很是感慨,如果要多幾個總理這樣的官員,也許經濟發展的規模就不會是這樣了,總理在位期間,一直鼓勵民營經濟大力發展,鼓勵私營經濟,相對來說,總理任期,改革開放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這是不可磨滅的功勞。